浦菊初(1920-1994),一位在越剧道具制作领域卓有成就的技术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后桥镇,自幼展现出了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敏感,他在上海鸿生灯彩店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从而开启了自己与舞台道具相交织的一段传奇旅程。
1954年12月,浦菊初加入了华东戏曲研究院,并后来成为上海越剧院的一员。在那里,他不仅担任道具组组长,而且是该团体中最杰出的专职人员之一。浦菊初以其对传统技艺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为越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他将那些耗时费力的木雕工艺替换成了更为高效、节省成本的纸浆及立粉盘花方法,这种新方法不仅简化了生产流程,还大幅度地降低了制作难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项艺术活动中。
对于那些常用的梅花型或圆型古式台子,原本需要通过复杂的手工雕花过程才能完成,而浦菊初则率先采用石膏模具纸浆脱胎制作法取代传统手法。这一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一样的美观效果。同时他还改用纸浆脱胎、纸板制成杯盘、花瓶等小道具,用透明纸脱胎制成灯罩,让这些原来的真实物品变得更加轻巧且易于搬运。
为了推广这种独特的制作技巧,浦菊初与同事们共同创造了一套全新的越剧道具制作方法,这些包括使用纸浆法、立粉法、纸扎法、脱胎法以及刻版法等多种技术手段。这样的创新使得越剧道具具有轻巧又美观,又牢固又逼真的特点,这些都为越剧增添了一抹独有的魅力。此外,他还培训过全国各地数十位来自不同剧院和劇團的人士,使他们学会如何独立进行专业级别的道具制作工作。
由于其在专业领域内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浦菊初被评为上海越剧院和市文化局优秀个人。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追求卓越,不断探索并推动艺术表演技术向前发展。1975年5月,他转至上海市舞蹈学校工作,并于1980年12月正式退休,但他的影响力仍然持续流淌,在每一次经典戏曲演出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