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菊初(1920-1994),一位在越剧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道具艺术家。他的故事就像一幅精美的织品,编织着无数细节和挑战。在上海鸿生灯彩店,他从一个13岁的小学徒成长为熟练的技工。1954年,他踏入华东戏曲研究院,后来成为上海越剧院的一员,并担任道具组组长。
他不满足于传统纸扎工艺,而是渴望创新。他通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发现了使用纸浆和立粉制作大型道具的方法,这种方法既省时又省力,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减少了成本。他的这项突破,不仅改变了越剧的大型道具制作方式,也提升了整个表演艺术的水平。
对于小型道具,他同样提出革新。他用纸浆脱胎、纸板制成杯盘、花瓶、酒壶,用透明纸脱胎制成灯罩,这些都显得异常真实。此外,他还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制作过程,包括纸浆法、立粉法、纸扎法、脱胎法和刻版法,每一种技术都精益求精,使得越剧道具更加轻巧美观而且牢固。
浦菊初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技工,还是一位优秀的教练。他曾培训过多达60多人次,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剧院与剧团,为越剧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其职业生涯中,被评为上海越劇院及市文化局先进个人,是对他贡献的一份荣誉。而在1975年5月,他被调至上海市舞蹈学校工作,在那里继续传承并推广自己的创造;直到1980年12月,当他退休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