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徐玉兰的越剧故事:从台下到台上
记得第一次听说越剧演员徐玉兰的时候,我还在初中。那个时候,我的中文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录像,她扮演的角色是《琵琶行》的主人公,语调优美,表情丰富,让我印象深刻。那时,我就开始对这位艺术家的个人资料充满好奇。
徐玉兰,是一位享誉当代的越剧演员。她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被父亲的一句“戏曲是中国最美好的文化遗产”所启发,她便投身于这门艺术。她的父亲不仅是个音乐爱好者,而且还是个自学成才的小提琴手,对音乐有着深厚的理解,这也为她日后的表演增添了无数灵感。
徐玉兰的成长经历并不平凡。在家乡的小山村里,她凭借天赋和勤奋学习了多年的京剧、话剧以及传统乐器,如月琴、古筝等。然而,当她决定要走自己的路时,便选择了那最能体现南方独特韵味与情感细腻的艺术形式——越剧。
1990年,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徐玉蘭正式踏上了专业舞台。她加入了上海市第二实验话剧院,并迅速成为了一名主力 演员。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她将自己对生活、对人性的理解融入到了每一个角色中,使得她的表演更加真实动人。
2002年,作为全国首批评委会成员之一,她参与策划并担任指導教师,在上海成立了“明珠越劇团”,这是一个专注于培养新一代越劇人才的地方。这不仅展示了她对于这个民族艺术形式未来的看重,也反映出了她作为一名导师与教育者的责任心。
随后几十年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徐玉蘭都以其卓绝之技艺获得了无数荣誉与奖项,而她的名字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人物形象,每一次提及,都让人们联想到的是一种高超精湛的情操与艺术水准。
如今,当我站在历史博物馆前,看着那些被时间抚慰而显得更加珍贵的手稿和服饰,我突然想起那个初中的自己,那份对未知世界的渴望,那份对于美好事物向往的心情。我知道,如果没有那位老先生的话语,没有他引领下的青春岁月,那么今天看到这些关于越剧、关于徐玉兰的事迹,也许会觉得它们只是远古风土的人间烟火,而不是直接触碰到心灵深处的声音。但现在,每当我听到“越剧”两个字,就仿佛能听到那悠扬旋律,一幕幕历史画面在脑海中浮现,让人沉醉又回忆起过去某些难忘瞬间。当你问起我的青春回忆,或许答案就是:“因为有过这样的梦想,因为有过像徐玉蘭这样的存在。”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