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采风,原名金翠凤,是一位杰出的越剧旦角艺术家,她的名字与她的艺术生涯紧密相连。出生于上海,金采风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在1946年,她考入了雪声剧团训练班,并以其独特的唱腔而闻名。随后,她加入东山越艺社,以她卓越的演技和歌喉,被誉为“东山”的三大美人之一。
1951年夏,金采风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并在1955年随团进入新成立的上海越剧院。她以其对闺门旦角色的精湛掌握和花旦角色的完美诠释而著称。她的唱腔师承袁派,同时融合傅派等其他流派元素,使得她的演绎充满了独特性,被公认为“金派”。
通过《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角色,我们可以感受到金采风婉转秀丽、刚柔并济的声音魅力。她嗓音明亮且自然流畅,有着质朴中展风采、秀婉中显棱角的一面。咬字清楚且注重念白抑扬顿挫,使得她的表演具有浓厚的音乐性。
不仅如此,金采風还曾经在袁派名剧《西厢记》、《祥林嫂》上下功夫。她既保持了传统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又利用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地方,为唱腔增添了一种新的色彩,被音乐界人士赞誉为“袁腔金唱”。这也体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发展之间平衡探索的心态。
在传统四工腔方面,金采风进行了丰富多样的探索和创造,使之焕发出了新的光芒。在经典老戏《盘夫》的演绎中,她既有扎根于传统,又有个人特色。而在《碧玉簪》的核心唱段“三盖衣”中,她巧妙地运用不同板式节奏及音调润腔处理,不仅细致揭示人物情感深处波澜,而且表演动作与唱腔紧密结合,让整首歌更加生动刻画。
至今,在师承者们如应国英、胡蓓华、樊婷婷等人的身上,也能看到这些艺术家的精神遗产,他们都是上海及浙江地区重要的人才,其中包括谢群英、郭学新、高黄美菊以及樊建萍等人,这些优秀人才共同推动着越剧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