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何文秀的金采风流派艺术探索

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生于上海,是一位在越剧界享有盛誉的旦角演员。她的艺术生涯始于1946年,她考入了雪声剧团训练班,并迅速因其出色的唱功而受到关注。在东山越艺社期间,她转变为演旦角,与吕瑞英、丁赛君并称“东山三鼎甲”。1951年,她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而1955年随团进入新成立的上海越剧院。

金采风以其独特的闺门旦和花旦双重身份著称。她的唱腔师承自袁派,但她也融合了傅派等其他流派的元素,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声音。她以婉转秀丽而刚柔相济的唱腔闻名,这种声音既明亮又自然,既质朴又展现着风采和棱角。她的咬字清晰,对念白有严格抑扬顿挫之要求,使得她的演绎充满音乐性。她曾经在《西厢记》、《祥林嫂》等袁派名剧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特色,被誉为“袁腔金唱”。

金采风不仅继承传统,更不断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她对四工腔进行了丰富发展,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例如,在《盘夫》这部老戏中,她将原有的四工腔·中板发展为四工腆·慢中板,增加了一定的抒情性。此外,在《碧玉簪》的“三盖衣”这一核心段落中,她巧妙地运用不同板式和节奏以及音调润腔处理,将人物的情感深处波澜细致揭示。

作为师承金派的一代人,有应国英、胡蓓华、樊婷婷等上海地区,以及谢群英、郭学新、黄美菊、樊建萍等浙江地区的人才,他们都秉承着金采风所倡导的艺术精神,为越剧世界贡献出了宝贵的一份力量。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