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熙(1924~1977)致力于舞美设计,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名赵之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的赵家坂村,从小便对艺术充满热情。在1939年进入绍兴私立觉民美育院学习美术后,他的艺术才华逐渐展现。1941年,幸熙加入上海南林丝织厂担任练习生,并在业余时间参与装置设计、宣传工作以及风俗顾问等多方面的工作。
随着时光的流逝,幸熙踏上了更多重要的人生旅程。在1950年的4月12日,他加入了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即今日上海越剧院前身),担任舞台布景设计师这一角色。此后的岁月里,他不仅负责舞台布景设计,还涉足服装设计领域,为越剧《北地王》、《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春香传》等经典作品增添了无数色彩。
除了这些杰出的作品外,幸熙还以其卓越的才华为京剧《杨门女将》、《淝水之战》、《野猪林》和《白蛇传》的布景设计贡献了一份力量。他不仅注重历史和文化底蕴,更追求现代审美,使得他所创作的服装既符合古代风格,又具有现代感。他的研究成果对发展戏曲服装有着深远影响。
在其职业生涯中,幸熙曾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最佳舞台布景奖,并且在89年的上海国际舞美艺术节上展出了多件精彩作品。在戏曲现代化进程中,他也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除了理论上的贡献外,幸熙还是一位优秀教师。他曾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曲服装课,对后来的学子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由于其对于编纂中国服装史的大志未能实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遗失大量资料,但他晚年的努力仍旧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基础。
尽管生命早逝,但幸熙留给我们的是一系列丰富而又独特的声音和形象,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戏曲的一片忠诚与热爱。他的精神正如同那永不褪色的红颜绣衣,让人们铭记着他的存在,同时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更高更好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