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曹雪芹在北京的努力下,将《红楼梦》前80回编写完成。抄本流传开来后,不仅被贵族和官员所赞赏,也深受市井百姓的喜爱,但同时也引起了封建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身处困境的曹雪芹,得知两江总督尹公愿意资助他,便返回金陵,以此为契机继续完善他的作品。在故乡,他目睹了人民生活中的苦难,又巧遇了儿时好友黎芳青,听闻她经历的一切悲惨遭遇,这些都激发了他续写《红楼梦》的决心。但是,《红楼梦》中尖锐批判性的思想内容,让它触犯了封建统治阶级,即便是佳贵妃这样的高位人物也不例外。在面对来自上层社会的压力与威胁时,曹雪芹依然坚持不懈地创作,最终因稿件丢失而陷入绝境。然而,在黎芳青及其他平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他成功逃脱困境,并带着“血泪完书”的决心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为了纪念曺雪芹逝世220周年,南京市越剧团将其一场传奇故事搬上了舞台。这部作品于1983年首演,在江苏省新剧目调演中获得创作奖、演出奖。其中韩林根饰演曺雪芹荣获优秀演员奖,而袁小云饰演黎芳青和陈菊芳饰演皇八子分别获颁演员奖。此剧由导师王庆昌执导,由作曲家谢子华谱曲,与舞美设计师潘仲英共同打造。随后,该剧还与江苏电视台合作制作成了一部越剧电视版,该版本赢得第六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以及首届中国戏曲电视“鹰象奖”。该剧片段在1986年和1988年的全国越剧大奖赛中再次亮相,其中竺小招等青年艺术家获得优秀表现在评委会。
这部作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历史上的一个伟人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还展示了越剧作为一种古典艺术形式如何通过现代化手法进行创新与发展,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易于现代观众理解和欣赏。此外,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应尊重并保护那些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表达真实思想的人们,以及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