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嵊县崇仁的悠扬歌声中,1919年8月出生的一位女孩,在1930年走进了高升舞台,这个名字,便是后来著名越剧演员何英的丈夫——裘大官。他的故事,就像一曲曲美妙的越剧,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深厚的艺术情怀和对爱情的无尽追求。
裘大官先学老生,后学大面,他在高升舞台接受了严格的艺术训练。在这个时代,他与筱丹桂、张湘卿、贾灵凤等24位同班同学一起学习和演出,共同谱写了多部经典戏目,如《仁义缘》、《三官堂》、《双金花》等。他们四年的努力,一夜之间就让人耳目一新,他们随班在嵊县、绍兴、杭州乃至宁波等地巡回演出,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但战争将他们分隔开来,当上海沦陷时,裘大官带着梦想逃难回乡,并继续在宁波一带进行表演。他没有放弃,不仅是在战乱中的他坚持艺术,更是在战后的他找到了新的舞台——南京。当他加入牡丹剧团时,与王香花、赵瑞花、筱素娥等巨星共度岁月,再次站在老闸桥上的舞台上,让人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解放后,他加入了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并参与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信陵公子》。1952年成立浙江越剧团时,他被选为一队成员,以其文武兼备和宏亮嗓音,在各类角色中游刃有余,从《九斤姑娘》的张箍桶到《秦香莲》的王延龄,每一次扮相都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作为一名优秀演员外,裘大官还担任过培训班班主任和工会主席,对于传承和发展越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1983年退休之前,他一直致力于培养新人才,使得越剧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在他的生活中,无论是对待艺术还是对待家庭,都充满了责任感和热忱,而这一切,都让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大师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