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尹树春,越剧小生。原名尹仙凤,是浙江省嵊县四明乡上江村的女儿。1933年,她进了阳春舞台学戏,以一位钟加昌和金荣水为师,专攻小生角色。在学习期间,她以一出《御碑亭》在串红台上脱颖而出,并且后来还演出了《十八相送》、《回十八》等剧,与胡梅珍搭档,在嵊县、绍兴、上虞等地的农村巡演。
毕业于科班之后的她,便成为了挂头牌的小生。在1940年的1月29日,她在上海的浙江大戏院登台,唱起了小生的角色,与竺水招和陈素娥合作。此后直到1946年,她与谢素芳、小白玉梅、黄芝芳、王素琴、玉牡丹、姚素贞、姚水花、许金彩等旦角搭档,在大罗天、高丽、大观、高朋等戏院中表演老戏。她曾经用过树春越剧团和素春女子越剧社两个名字。
从1947年开始,她与玉牡丹搭档,在中华戏院上演新编剧目。而到了1948年至1949年间,她先后与魏兰芳、张茵和王素琴合作,在同孚戏院里表演陶贤编导的一些新作品,如《雨过天晴》、《寒流》、《将门之子》、《尘怨劫》、《新恒娘》等。
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在1950年代初期,与李慧琴和田振芳一起成为长期合作伙伴,他们共同主演了陶贤编写的一系列经典剧目,如《花亭会》,《西楼记》,以及其他多部作品。她的职业生涯始于科班,小生角色的训练使她技艺精湛,但嗓音并不是特别出色。
1956年的夏季初旬,在丽都戏院结束了对话艺术形式的展现后,《玉蜻蜓》的最后一场表演之后,率领她的团队前往支援兰州文化建设工作。但是在1957年的政治运动中,被错误地划定为“文化大革命”中的受害者,不幸受到冲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局政策有所转变,使得她得以复出,并担任兰州市越剧团团长。
1981年的春天,当她的团队回到上海时,就在光华剧场进行了一系列表演,那时正值她的身体状况不佳,却依然坚持工作,但最终因为脑溢血病情突发离开人世。这段传奇般的人生,让我们对这位无声英雄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