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歌班三进上海越剧助阵电主角携手共舞

钱永林,作为嵊县的小歌班代表人物之一,他回忆起那段历史时,眼中闪烁着对往昔的怀念与自豪。1917年至1920年间,小歌班五六次进驻上海,这一系列行动对于小歌班乃至整个越剧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那个时代,小歌班从1906年的诞生到1917年前后,在舞台表演、唱腔和剧目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戏班逐渐壮大,涌现出了一批著名演员,不仅在乡镇有影响力,还开始进入绍兴、宁波、杭州等城市进行演出。这为小歌班未来在上海站稳脚跟打下了基础。

然而,当辛亥革命后嵊县人进入上海,并通过光复会骨干的支持,在上海滩上建立起一定地位时,一些嵊县籍土匪也纷纷下山,他们混迹于十里洋场,结伙绑票,形成了一股“嵊县帮”。这种情况使得小歌班遭受误解,被无端搜查关押,而实际上,那些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俞基椿,他是嵊县中南乡苍岩人,以文化见识和志士本色闻名,他曾参与光复会,是绍剧紫云班、小京班创办者,也是小歌文书班在上海开启新篇章的重要推手。

1919年冬,由周钜成、周麟趾领衔的小歌文书第三次进驻上海,此番他们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对语言也有新的探索。他们学习嵊县书面语,为消除与观众之间的语言障碍而努力。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与外界沟通,更为越剧语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之后,小歌文书继续在海宁路民兴茶园、新疆路北公益里的华兴戏院(升平歌舞台)进行演出,他们精心挑选剧目,如《碧玉簪》、《三官堂》、《梁山伯祝英台》、《琵琶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艺术水平上的提升,也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最终,在周麟趾的一再努力下,小哥文书成功打开局面,为越剧史上由“小歌”向“绍兴文戏”发展揭开序幕。这个过程中,最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参与辛亥革命的人,他们不仅为国家独立贡献力量,而且还成为促进美好传统艺术交流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