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演出主题黄梅戏与越剧何时再现辉煌

越剧和黄梅戏的辉煌再现,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思考。这些民间艺术在20世纪末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它们凭借贴近平民、通俗易懂的特质,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中依然保留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一优势是它们在当代艺术发展中逐渐丧失的历史与文化渊源较浅、表现手法相对简单,它们以饱满的情趣和贴近民众的审美趣味而获得成功。

越剧仅在上海就迅速崛起,成为拥有最多演出场所的大戏种,而黄梅戏则传遍中国大江南北,其影响力不容忽视。然而,这两大新兴剧种未能从危机中突围,其原因复杂多元,但无疑是其未能有效融合传统与创新,以及缺乏跨地域传播机会。

尽管如此,越剧《梁祝》、《红楼梦》及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作品被拍成电影,为其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电影重新放映并不能为越剧和黄梅戏带来持续增长,而是让人们意识到这两大新兴剧种面临更深层次的问题。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在于创作人才方面。过去,如南薇、徐进(越剧)及王兆乾、班友书(黄梅戏)等一代文化人,他们对本土艺人的娴熟表演套路和生动活泼唱词念白,对老观众熟悉的小故事或大型经典,都了然于胸,从而能够做出创造性的成就。而今日,我们却难觅此类精通本体且贴近观众趣味的人才。

因此,我们看待近年来越劇與黃梅戲創新的新劇目時,不禁感到遺憾。除了演員外,其它主創人員幾乎都集中於極有限的一批跨劇種獲獎專業戶,這些人雖可包打天下卻無法對越劇與黃梅戲傳統藝術特色有真切理解與感悟。在傳統文化復蘇的大背景下,更显得他们无法适应时势变迁。此外,由专家构成的评委群体及其评价标准也加速了这一趋同化过程,使得那些原有独特风格的地道民间艺术如越劇與黃梅戲处于不利之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