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水深(1916-1978),一位杰出的鼓师,出生于浙江省上虞的梁湖古李巷。他的童年在私塾度过,他不仅学习了道教音乐,还精通吹打弹唱各项技艺,尤其是在绍剧和调腔方面的打击乐研究颇为深入,其技巧流畅自然。1940年,他迁居上海,在太乙道院担任吹打道士,并在此期间对越剧司鼓产生了浓厚兴趣。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顾水深便转而投身于越剧的司鼓工作。他与演员施银花合作,为《方玉娘祭塔》等多部戏曲提供了精湛的伴奏。在这段时期中,他以锣鼓紧跟唱腔、紧随表演而闻名社会,对同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50年,顾水深加入合作越剧团乐队,与戚雅仙、毕春芳等著名演员并肩作战,并与胡琴家贺孝忠长期密切合作。在接下来的20余年里,他致力于中板散唱、嚣板主胡领奏法以及特定的长短过门技术建设,不仅改革京、绍、调腔锣鼓,更推动板式发展和创新,为越剧传统艺术增添了一抹新色彩。
顾水深的司鼓技术堪称炉火纯青,无论是左手击出的音色——既有厚实又带着清雅;右手单扦发出的音符——丰满而又柔和,都充满艺术表现力。他的落点准确,每一次敲击都稳定可靠,没有任何不必要的情绪波动,让人感受到了音乐之美。而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整体性的艺术表现,不是为了个人炫耀,而是在众多元素融合中找到共同的声音。
顾水深参与创作的一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作品,如《婚姻曲》、《楼台会》、《血手印》、《玉堂春》、《林冲》,这些唱片和电台录音至今仍然能够展现他独特风格。此外,当1972年的剧团解散后,他继续在音乐界寻找新的舞台,这段经历也成就了一代人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