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弘韵越剧团在新家——工人文化宫举行首场专场演出,庆祝“乔迁之喜”。这支已有19年历史的民间团体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从八旬老人到年轻大学生,他们都是见证了这个最长寿民间剧团历史的见证者。1993年,金雅仙带着14个戏迷成立了民间剧团,那时人民路不像今天那样喧闹拥堵,“娱乐”这个词离大家生活还有点远,但金雅仙仍在朝九晚五地工作赚钱养家,并且在业余时间扯起嗓子唱几句,是单位文艺骨干。那一年,她首次听说国家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政策,不久后,“弘韵越剧团”诞生于北寺塔的小剧场。
19年后,金雅仙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优雅、从容、略微发福。她回忆当初建队的情景总忍不住要笑:“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比较苗条。15个人就是喜欢唱戏才聚起来的,我们都不会什么,每次演出我们都是自己化妆,都像鬼一样。”
最初的舞台很简陋,没有音响、没有服装、没有专业姿态和步伐,但他们还是很快吸引了一大群忠实观众。之后,弘韵发展得越来越规范。虽然所有队员都是有工作的人,只是在业余时间来排练演出,但大家都严格遵守时间表,有时热心老听众也会帮忙出力。
随着时间推移,队员们有了演出服道具音响……一直是穿便服上台后来买了演出服之后,我们上台都不会走路,有的人还绊跟头闹笑话。”金雅仙跟记者讲起这件事时,一边笑着一边点头。她提到了杨菊萍,一位几乎每场演出都不曾错过的老听众;殷萍,这位第二代掌门人的故事,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时代变迁和艺术传承。
最初15名队员基本是40岁以上的工人,而现在25名成员普遍年轻化职业多样化:个体户经理白领医生大学生等等。在苏州大学读书期间,小琮琮与弘韵结缘,他是一位开车从无锡过来参加演出的学生。他不仅对越剧充满热情,还因其专业表现而受到第一代演员青睐,被誉为小生的楷模。
傅仕琮和金阿姨(即原来的金雅仙)相识于1995年的一个偶然机会,那时他刚考入苏州大学旅游专业。当他听到北寺塔传来的丝竹声,他推门而入惊喜发现一个正在排练中的剧团,其中竟然有人熟悉,就是他的“阿姨”。他们合作至傅仕琮毕业并回到无锡,在保险公司工作。这份爱好并未因此中断,每月都会抽空赶到苏州与前辈们一起唱戏,这种两地奔波坚持十多载,让观众们津津乐道小琮琮的事迹,如同家庭成员般关注他的成长变化,从结婚到升职,再到买车,都被记录在集市上的议论中。
2012年,当他们终于入驻工人文化宫后的首次专场盛宴,即将拉开帷幕。乔迁新居两任团长都感到高兴,因为原本,他们在北寺塔的小剧场里 演出了几年后关闭,小剧场又搬进了一处偏僻的小巷子里许多想看戏的人找不到位置:“位置偏、小地方小,对我们的发展影响巨大。”
经过努力筹措,最终得到了工人文化宫负责人的支持,他们决定将自己的故事展现给更多人。在这里,每一次正式前的观众上台进行表演,不管是否专业,都能享受到相同水平的一致尊重。这正是民间劇團本色與初衷所追求的一种方式——让每一个人参与进来,无论年龄或身份,只要对戲曲充滿熱情,就能成為它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氛围中,与普通观眾共度良辰佳节,让他們感受傳統藝術與現代生活之间互动融合的美妙感觉,這場慶祝“乔迁之喜”的專場盛宴,也成为了記憶深刻的一个節點。一段歷史、一個團體、一個夢想,在這裡繼續延伸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