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传奇弘韵越剧团乔迁庆典与徐玉兰的艺术足迹

昨日下午,弘韵越剧团在新家——工人文化宫举行首场演出,庆祝“乔迁之喜”。这支已有19年历史的民间剧团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从八旬老人到年轻大学生,他们都是见证者。1993年,金雅仙带着14个戏迷成立了这个剧团。那时,“娱乐”还不像今天那样普遍,而金雅仙仍然在工作赚钱养家,同时扯起嗓子唱几句,是单位文艺骨干。当她听说国家鼓励发展群众文艺团体政策,不久后,“弘韵越剧团”诞生于北寺塔的小剧场。

19年后,金雅仙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优雅、从容、略微发福。在谈及建团初期,她总忍不住笑:“那个时候我还年轻、没长胖,我是比较苗条。”最初15名队员都喜欢唱戏,只会一点点内容,每次演出自己化妆,如同鬼一样互相笑话,然后上台去唱。最早舞台简陋,没有音响或服装,但他们吸引了一大群忠实观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弘韵发展得越来越规范。虽然所有队员都有工作,但业余时间排练和演出不能间断,有钱就凑一凑,有热心老听众也帮忙出力。队员们渐渐拥有了演出服道具音响……直到有一天穿便服上台演出了许多笑话。

杨菊萍是弘韵的老听众,从19年的第一场戏开始几乎没有错过几场演出;她和队员一样熟悉每个小故事,也多次帮助弘韦“提档升级”。殷萍是第二代掌门人,现在40多岁,还在工作,是最初15名元老之一。她把剧团放心地交给20岁左右的青年女孩,因为能力很强。

时代痕迹清晰可见:不仅仅是阿姨变阿婆,小姑娘为人母这样的年龄增长,队员构成也发生巨大变化。最初15名基本都是40岁以上工人,而现在25名成员普遍年轻化职业更样化:个体户经理白领职员医生大学生等等。

傅仕琮与弘韵结缘,要追溯到1995年,他刚考入苏州大学旅游专业。那时他偶遇金雅仙,一向喜欢越剧的小书童。他13岁就跟无锡一个剧团去苏州表演,与金阿姨同台,他特别喜欢他。这五年的经历,让傅仕琮成为小琮琮,被培养成如今的一位优秀艺术家。他毕业后回到无锡,在保险公司任职,却坚持每月回来参加剧团,这种两地跑坚持十多年,让大家感动至深。

2012年的地点又是一座新的舞台——工人文化宫,每场留时间让观众上台唱歌昨天是他们入驻之后的首次演出。一切都是为了庆祝乔迁新居,那些曾经想换地方但找不到理想位置的人们,都期待这一刻终于实现了梦想。此刻,他们已经进入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对于未来的构想充满期待,因为这里对于他们意味着一次“新生”。

首场后的后台,一片忙碌与和谐中融合。在这里,无论是精致美丽还是热情欢迎,都展示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这是民间艺术家的真挚感情。而当那五位幸运选手站在舞台中央,为全城传递这种情感时,那份激动的心跳似乎比任何别的事物都要更加鲜明,即使是在这样喧嚣的大都市里,也能听到那些被遗忘的声音,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社会对美好事物永远渴望的一部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