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贵和施小琴在1998年创作了越剧《范蠡救子》。这部作品讲述了越王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于齐国陶山的故事。在陶山,范蠡致富成为“陶朱公”,但他的三子却都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好品质。
大儿子追随父亲艰苦创业,但极其节省开支;二儿子继承父业,在外地经商,却忘记义气只顾利益;三儿则沉迷于玩乐,浪迹天涯。由于范蠡年迈体弱,对孩子们疏于教养,最终导致家中发生大祸。
当时楚国遭遇三年连续的饥荒,大批民众死去。大儿子因受商人鲍利诱导,以为“奇货可居”便囤积粮食。当得知这一情况时,范蠡立即写信给二儿子,要他赈灾放粮并迅速返回。但就在信到达时,二儿子的行为激怒了灾民,被告上了朝廷,被楚王震怒而下狱处决。
消息传回家中,全家都被惊吓到了。范蠡预料到最坏的情况会发生,所以一再修书命三儿带着重金去楚国找老朋友庄生大夫求救。庄生是位深受楚国重用的谋臣,当接到范蠡的书简后,他明白了情形,便用所有交给他的千金购买粮食,用二公子的名义送往灾区救济。这不仅解决了饥荒,还平息了民愤,因此庄生的行为获得了一片赞誉,并上书请求对二公子的罪行予以宽恕。
然而,最悲惨的事情发生在此之后:三公子仍然不听从父命,而是去了妓院寻找贪官行贿,最终又陷入更大的困境。当灾民上书请求赦免时,因为他们知道二公子的改变已经很明显,所以得到了一定的谅解。而那个冒充自己工作的人却继续索要钱财,这次事态发展让双方关系更加紧张,最终导致双方之间产生严重矛盾,上告奸商欺诈。此刻,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悲剧性的结局:那些冒险者企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更多财富,却不知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毁灭。而最终,他们中的一个甚至还没能逃脱法律制裁,就被判处死刑。
面对这个血泪之事,那位有远见卓识的老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角——痛心疾首。他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不足,不足以培养出真正有道德的人才。他告诉两个尚未醒悟的小伙伴:“钱财如同刀剑,它既能救活生命,也能取走生命。”这是个警示,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如何正确使用资源,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位老人的三个孩子终于开始反思,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才能避免未来类似的悲剧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如何处理金钱的问题,以及它们背后的复杂性和潜在危险,从而成长为更加理智、责任感强烈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