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雅仙:越剧流派的卓越创造者
在她的生命旅程中,戚雅仙以一颗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敬畏,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更高更美的艺术境界。她的故事始于15岁时入陶叶剧团科班学戏,那里她耳濡目染,学习了袁雪芬那独特而深邃的唱腔风格。随后,她加入玉兰剧团,与徐玉兰搭档,一起演绎出令人难忘的情感表达。在这段时间里,她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最终在1950年成立了合作越剧团,这标志着她独特的声音和润腔唱法被正式定型为“戚派”。
戚雅仙的唱腔朴实而流畅,不仅能够深沉地呈现悲伤情绪,也能轻松自然地展现欢快与明朗。她擅长通过音域宽广、旋律丰富的手法,让每一个角色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如《婚姻曲》中的四工腔,每一次板式变换都显得那么自然,从快板到慢板,再到最后三字甩腔,全是她的巧妙运用,使整首歌曲跳跃鲜活。
另外,“戚派”的另一特色,就是在平稳旋律中巧妙使用下行小六度或六度下滑音调,以加强语调并渲染情感,如《血手印》中的清板部分,就让人感觉到了王千金哀怨的情绪。而且,无论是在悲剧还是喜剧中,都能通过细微变化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至今,“戚派”依然影响着越剧界,不仅因为其独特的声音,更因为它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坚持自我、创新发展。这一传统也被许多后来的演员继承和发扬,如周雅琴、朱祝芬等,他们都是将这一精湛技艺推向新的高度,为越剧文化贡献了宝贵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