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夏天,我跟着刘墉的豫剧故事走遍了河南每个角落。他的全集里,每一部戏都像是河南的缩影,充满了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深情。
我第一次听说刘墉,是在一个炎热的午后,他正在小镇上的广场上表演《老虎行_. 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是豫剧,只知道它是一种传统艺术,那声音那么清脆,那动作那么生动,让人沉醉。我问他为什么叫“豫”,他笑着告诉我,这是因为它起源于古代齐国(今河南省)的“豫州”之地,所以叫做“豫剧”。
随后,我便开始跟随刘墉,从开封到洛阳,从郑州到安阳,我们一起去看那些地方的传统表演。他给我讲解每一个舞蹈背后的故事,每一首歌词所蕴含的情感。这些都是从民间生活中汲取而来,反映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有时候,他会带我去一些偏远的地方,看那些年轻人如何学习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他们有的已经成为专业表演者,有的则只是业余爱好者,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对这门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在那里,我见证了一段历史,也见证了一份对传统文化认真负责的情怀。
有一次,在一个小村庄里,我们参加了一个丰收节。那里的农民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包括表演他们最擅长的一些戏曲。而当晚上,整个村庄都聚精会神地围观,一切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当时空中的烟火、脚踏鼓声、穿花衣裳的人们跳跃……一切都是那么生动,那么美妙,就像是在梦中一般。
最后一次见到刘墉,是在他家的小院子里。那时候他的身体不太好,但他的精神依旧坚定。他拿出那本《河南豫剧刘墉下河南全集》,翻开一页页黄色的书页,上面记载着自己多年的努力和汗水。我看到那些熟悉的情景,又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那些温暖又悲伤的声音,都让我泪目良久。
离开之后,我一直把那本书放在身边,不断地翻阅其中关于各个地区风俗习惯以及相关戏曲内容。这不是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更是对一方大地文化根基的一次致敬,也是我心灵深处的一个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