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杏花:越剧小生,浙江嵊县人,1913-1989年。其唱腔明快爽朗,能吸收传书宝卷养料,掌握多种赋子,演路头戏即兴发挥文采,被誉“文学小生”,与施银花领衔演出称“银杏并蒂”。此后搬演《雷雨》,饰周萍开启女子越剧时装戏先河。屠杏花在科班学艺时,因读过两年书,用抄写记熟内容技巧,对旦角老生的赋子也了如指掌。她不仅学艺专一进步迅速,在女班开蒙戏中扮小生文必正获得好评,为女子越剧第一个女小生、男女混演的探索者。
她为了演好戏,不惜省吃俭用到书店买宝卷传书,有空看后抄录唱词反复背熟,将之运用于角色唱念中,用以增强表演效果,被誉为“文学小生”。随着艺术成长,她热衷于同男班合演,以吸收他们的技艺。此后,与白玉梅合作主 演《三笑姻缘》等剧目,使她的独特风格形成,为男到女的过渡做出了贡献。
屠杏花与施银花作为台柱组合——“银杏并蒂”,不仅是她们一生的难忘事件,也是女子越剧发展的一个起点。在科班期间,他们深受师傅钟爱,一同成为班中的重要力量。两人曾共同上台表演多部作品,如《玉蜻蜓》、《二度梅》等,“银杏”始终是一对情投意合的舞台伉俪。
1936年9月6日,他们再次以“越剧第一舞台”名义合作于绍兴千秋模范剧场,其时施銀花被誉为“青衣悲旦”,屠杏花被誉为“文武风雅小生”。她们的合作使越劇赢得更多观众,更影响了上海。这一年底,她们接受法商百代音乐唱片公司邀请灌制 越劇唱片十多张,其中包括《游庵认母》、《二度梅》等作品。
1938年端午节前,以「銀杏」為台柱的「第一舞台」,从绍兴出发辗转到了上海,在太原、大中华、天香大戏院等地连续成功上映老戲如《盘夫索夫》、《梁祝》、《碧玉簪》等。在这段时间,最值得纪念的是,她们在1939年7月首次上演根据曹禺原著改编的《雷雨》,轰动了上海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