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杏花越剧33名段名家反复绘声绘影

屠杏花,越剧小生,以明快爽朗的唱腔著称。1913年至1989年间,她在浙江嵊县出生与成长。屠杏花不仅能从传书、宝卷中汲取养料,还精通多种赋子。她在表演“路头戏”时表现自如,即兴发挥文采横溢,被誉为“文学小生”。与施银花并称为“银杏并蒂”,共同领衔演出。

屠杏花在科班学习期间,因为读过两年的书籍,便通过抄写记忆大量剧本内容。她不仅掌握了小生的赋子,也熟悉旦角和老生的曲目。由于她识字而班里姐妹未及,她对戏情懂得更多,路子更宽广。在女班开幕戏《双珠凤》中,她扮演文必正,小生形象俊美,技艺非凡获得好评。

作为越剧第一个女小生,并首次长期与男伶共演探索者,她曾于1931年秋到上海,与名旦月月红、名老生童正初、名丑谢志荣等合作。她省吃俭用,不断购买宝卷唱本和传书,从中吸收养料,将其内心化于角色之中,使她的唱句更加自然流畅,被誉为“文学小生”。

一·二八事变后,屠俊卿改名为屠杏花,在宁波甬江大戏院演出。此后,她继续热衷于同男伶合演,为的是从他们身上吸收更多的技艺。她的艺术追求和刻苦探索是她卓越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春,屠杏花与白玉梅一起在宁波中山花园上 演《三笑姻缘》,饰唐伯虎;白玉梅饰秋香,他们各展所长:白玉梅以机智天真逗人可爱,而屠杏花则以风流潇洒倜傥显现男子气概。当时正值混杂男女台上的时代,他们的表现在观众眼里难分难tell。

此外,“银杏并蒂”的联合使她们成为女子越剧发展的一个起点。在绍兴千秋模范剧场的一次特别合作演出之后,由百代音乐公司特邀她们灌制越剧唱片,其中包括《游庵认母》、《二度梅》、《盘夫》等十几张录音产品,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上海。

1938年端午节前,“第一舞台”先后在太原、大中华、天香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巡回表演,最值得纪念的是他们改编自曹禺原著的《雷雨》的首次公映,该作品由当时知名伶人共同参与,以其独特风格赢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段经历被视作她们职业生活中的高峰之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