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杏花(1913-1989),女,越剧小生。浙江省嵊县人。其唱腔具有明快爽朗的特色,能从传书、宝卷中吸收养料,掌握的赋子较多,演“路头戏”时能运用自如,即兴发挥的唱、念台词,颇有些文采,被誉为“文学小生”。与施银花领衔演出,被当时界称为“银杏并蒂”。此后又搬演《雷雨》,饰周萍,开女子越剧演时装戏的先河。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
屠杏花在施家岙女子科班学戏时,她因为读过两年书,可以通过抄写“赋子”来记熟内容。除小生赋子外,她还把旦角、老生的赋子也抄录下来,记得又多又熟。她学艺专一,在女班开蒙戏《双珠凤》中,她扮演小生文必正,有俊美之相和非凡技艺,不仅获得了观众好评,还成为女子越剧第一个女小生,也是第一个长期与男班艺人混演的探索者。
她为了更好地学习表演艺术,不断到书店购买宝卷唱本和传书,并且在空闲时间不断阅读,将这些精彩的情节背诵于心,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表演经验。她与月月红等合作,为的是从他们身上吸取更多关于女性角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种刻苦钻研不仅提升了她的个人水平,也促进了整个越剧艺术的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她们共同创造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玉蜻蜓》、《二度梅》、《四香缘》、《玉连环》,两人之间建立起了不可思议的情谊。在1936年9月6日,他们以“越剧第一舞台”名义再次联袂上场,为上海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这份合作不仅增强了她们个人的影响力,也推动了全体成员间交流互鉴,从而使得整个艺术团体得到极大的提升。
由于她卓有成就,对于音乐文化也有着深厚的热爱,因此被法商上海百代音乐唱片公司特别邀请至上海灌制 越剧唱片。这张珍贵的声音留存至今,是对她的致敬也是对那些时代艺术家的纪念。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是在绍兴还是上海,每一次登台都让人们见证到了她们无与伦比的人才和独特风格。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1939年的7月,“第一舞台”的代表作《雷雨》的首次公映,它由包括屠杏花在内的一系列知名主角共同参与制作,这部作品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创新,其主题及表现手法激起了一场文化革命般的大波澜,让世人惊叹不已。而屠杏花扮演的小萍,更是以其风流潇洒赢得了无数赞誉,一跃成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