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齐声越剧团简介戚雅仙的流派艺术

戚派,源自于著名越剧旦角演员戚雅仙,她在15岁时就进入了陶叶剧团的科班学习戏曲。随后,在大来剧场与袁雪芬同台演出期间,深受其唱腔和表演风格的影响,被誉为“袁派小花旦”。1947年加入玉兰剧团,与徐玉兰搭档,以悲情角色著称,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唱腔风格。

1950年,戚雅仙组织成立了合作越剧团,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她基于自身嗓音条件和擅长悲剧特点,不断创造并发展“袁派”的基础上,逐步塑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音调和润腔唱法,从而奠定了“戚派”的基础。她以朴实、流畅、深沉含蓄的唱腔闻名,其音域虽不宽,但通过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旋律特色,使得她的声音既有力量又富有感染力。

邓颖超曾赞赏:“戚雅仙的唱腔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非常动听,也很美。”她不仅擅长表现悲伤的情绪,还能够创作欢快、明朗的歌曲,如《婚姻曲》,这首歌通过[四工腔]板式展现了一种新颖且活泼的情感。她的甩腔也具有独特性,将袁派甩腔回顾加以创新,使之更加生动。

在平稳旋律中,她常用下行小六度跳进或六度下滑润腔回味语调,加强悲愤或哀怨情绪。这一技巧在清板尤为突出,如《血手印》中的“你不问情由开口骂”,王千金激昂的情绪通过细微变化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音乐与戏子的紧密结合。

周雅琴、朱祝芬等都是继承者们,他们将戚家的传统精髓发扬光大,使得这一流派继续繁荣下去。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