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琛(1912~1988)是一位杰出的导演和戏剧家,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以及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吴琛原名为吴朝琛,笔名多有,如魏于潜、殷鸣慈等。他出生于江苏无锡,是大同大学肄业者。在他的童年时光中,他经常随着父亲去看京剧,这种爱好不仅点燃了他对戏曲艺术的热情,也激发了他走向文艺道路的决心。
学生时代,吴琛受到鲁迅、邹韬奋等思想家的影响,他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使得他早早地投身新文艺运动。1933年5月,他加入了左翼戏剧家联盟,这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了戏剧界的大门。随后,在1936年9月,他进入《生活星期刊》和生活书店工作,与当时的一些文化人士共同努力,为建设新社会贡献力量。
在1940年代初期,吴琛在上海从事话剧工作,并担任过上海剧艺社总务主任。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话剧,如《寒夜曲》、《甜姐儿》、《钗头凤》,并且执导了一批话剧作品,使之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此外,还有《李秀成殉国》、《日出》、《原野》的作品也由他精心指导,让观众们见证了他的才华与奉献精神。
然而,当历史转折来临时,吴琛选择加入地下党,并参与到越劇改革工作中。他执导了一部重要作品——《国破山河在》,这部作品不仅震撼了田汉、洪深、熊佛西等知名人士,更是开启了一代新的越劇艺术。这之后,又陆续执导多部越劇新戲,如《风潇潇》、《风尘双侠》、《李信与红娘子》,这些作品都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人物塑造赢得广泛赞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到1950年代末期,吴琛继续担任各种职务,无论是在越劇院还是学校,都致力于培养青年人才,并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化相结合。在1979年至1987年的岁月里,由于健康问题限制,但仍坚持编导一线,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最终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又富有创新性的作品。
最后,在1985年起退居为资深顾问时期,虽然身体状况未能完全康复,但他的智慧和经验依然被后辈所尊敬。在带病完成最后一部舞台巨制《梨香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坚韧不拔,以及对美好事业永恒追求的心灵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