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旬,笔者作为浙江《温岭日报》的记者专程赴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参加由浙江省台州市文体局主办,温岭市松门镇政府、台州市群艺馆、温岭市文体局承办的台州市第二届民间戏剧展演。11日晚,来自温岭太平街道的民营剧团温岭市越剧二团携去年曾在长沙中国第七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上获“演出金奖”“演员一等奖”(陈欣)的获奖剧目《康王告状》作为开场演出,吸引了上千名观众前来观看,场面颇为壮观。
演出前,记者在化妆间见到温岭市越剧二团团长陈欣和她的父亲陈锡玄老先生。闲聊中得知,去年赴长沙之前,该团曾邀请著名戏曲导演、国家一级导演赵雪海花了20多天的时间,对《皇帝告状》(即《康王告状》)和《相思奈何天》进行加工,才使得该团的演出在第七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上引起广泛关注和欢迎。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专门摄制了该团的演出片断及剧团生活场景进行播放。预计今年下半年,该团还将应邀进京演出。
长沙载誉归来后,大家曾一度担心因为准备戏剧节,没有签订演出合同,只怕是守着奖牌没戏演。没想到,他们唯一签订的一台在温岭大溪镇的演出在当地引起轰动,连演5夜后,又加演4夜。附近一些村的村民得知后,也纷纷邀请他们前去演出,结果,其后一个月的演出日程被排得满满的。
据陈欣介绍,此次他们到温岭市松门镇演出前,刚从临海县红光镇道头村演出完,10日晚连夜拆台赶到松门,11日晚在松门演出后,仍要连夜拆台,返回道头村,赶12日下午的日场演出。此后,他们还要到玉环县的楚门等地演出。目前,该团演出合同时间已经最远定到农历五月十八。
温岭市越剧二团自1999年9月成立以来,年均演出300多夜(温岭的习俗,将一个日场一个夜场合在一起称一夜,300多夜实际上有600多场演出),这与一些吃不饱、饿不死的国有剧团相比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演出数字。而温岭地区其他一些水平较好、戏路较宽的民营剧团也基本类似。这类民营剧团的戏金一般在3000元左右,逢年过节最高时可达8000多元。今年大年初一,诸暨的戏曲经纪人专程开着车子将剧团请到诸暨演出,8000多元的戏金,剧团可拿到5700元。在诸暨,该团连续演出一个多月,非常受欢迎。这说明,越剧在农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目前,该剧团有演职人员35人,其中演员20多人,不少演员是从艺校毕业的。因为年轻演员较多,因此,与一般民营剧团常演路头戏(提纲戏、幕表戏)不同,温岭越剧二团更擅长演打字幕的剧本戏。有3年戏龄的女演员何增芳认为,路头戏也是一门艺术,对于演员来说,演路头戏也是一种锻炼。
据陈锡玄老先生介绍,在农村,一些提纲戏也很受群众欢迎,但是提纲戏也有缺点,就是演来演去老一套。在提纲戏中,小花脸这一角色有特殊的权利,可以不受剧情的限制,在台上多插几句,随意发挥。例如,有一段白(时的道白),他小时候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现在演起来还是那么几句。许多东西,可以改一改了。
说到越剧的生存,陈老先生说,别看现在民营剧团红红火火,其实也面临着一些危机,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剧目太少了。像顾锡东编剧的《五女拜寿》,原来是新戏,现在你演我演大家演,演来演去成了新的经典,还有《红丝错》、《康王告状》等都是如此,这么多的民营剧团在温岭、台州等地巡回演出,剧目雷同现象非常普遍。他说:“我看电视,觉得京剧的剧目就远比越剧丰富,其实许多京剧剧目也可能移植到越剧中来。当然,越剧编剧也可以新编一些戏,但目前的问题是:好的编剧、好的剧本太少了,满足不了群众看新戏的需要。”
陈老先生说,他小时候看过一个小戏,讲的是一个穷人穷得讨不起老婆,后来终于讨到了老婆。娶亲时,用不起轿,自己背媳妇回家。请不起乐队,自己吹喇叭。一个人既背媳妇又自吹喇叭,很有意思,非常适合老百姓的口味,同时,又非常深刻。这样的戏如果能重排起来,一定吸引老百姓。
目前,温岭越剧二团也在剧目方面想方设法出新品。如,他们新近排演的越剧《情勾》,就是以阎婆惜活捉张三郎的水浒戏《活捉三郎》为素材,由武功较好的女演员王娇绿主演,另外还排演了越剧《梅龙镇》。
由于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与陈欣和陈老先生的谈话只能暂告一段落。但是,他们关于民营剧团现状的一番谈话,却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不知道我们的越剧编剧们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们,能否为民营剧团的繁荣兴盛再做点什么?(黄晓慧)
(摘自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