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志萍饰演的林黛玉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越剧《红楼梦》最早的版本创作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记得是1958年,作为一台国庆节的献礼剧目到北京演出,从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中饰演贾宝玉、林黛玉的两位演员,徐玉兰、王文娟老师,因其成功的演绎广受好评。

《红楼梦》做为中国戏曲舞台上“红楼”演绎的里程碑,四十年来四代演员倾情演出,为这出戏凭添了许多光彩,也对新一代宝黛演员王志萍、郑国凤的出色演绎,有了很深的感慨。

一部出色的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它的成功从剧本故事的建架结构,到唱腔、灯光、舞美,到演员精彩到位的诠释,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发展的过程中,演员的表演又是重中之重的关键所在。

一个有才能的戏曲演员,她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表演,而是内在的气质,是对角色深刻的理解,是一种精神。一如《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的志萍。

在越剧舞台上,志萍是真正的天才,天赋神秉的她不但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嗓子,且极具表演的天赋和深刻的悟性。出生于秀色飘逸的烟雨江南,她的美丽是天成的,她的聪慧是天成的,而这江南女子身上所表现出的坚韧与顽强,给我许多震撼。

我们说,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诠释作品的技巧便是表演,所有的人物都可以通过表演来展现,唯有气质是表演不出来的,一个优秀的演员,一如志萍,她身上那种独特的艺术气质,是多年努力沉淀出的深刻,是一种文化和舞台艺术深刻的结合,是没有办法通过舞台表演来实现的。

志萍是很有思想的演员,聪慧的她有着深厚的舞台表演功力,有着学贯中西的才华,她的思想认识、她的生活积累、她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使她在诠释人物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光彩和神韵。

气质到底是什么?也许是既说不清,也道不明,更摸不着,但是,当你面对一个气质优雅的女子,为她所震撼的时候,却能实实在在的看得见,也能深切地感觉得到。

气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是旁人无法干预的神来,是自身在不断的领悟、改造、培养进程中,所获得的成就。因此,我认为它是形而上的东西,深刻体现了演员的素质。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有演员的气质,角色有角色的气质。好的演员在诠释角色时,是以自己的气质为主导,以深刻理解角色为演绎的点的。演员在诠释作品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握一个高度,一个源于作品,高于作品的思想高度,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演好自己的角色。

再看林黛玉这个人物。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人物,如果说女性的美,气质是第一位的,那么林黛玉的美,便是集娇好面容和出众才华于一身的,而她所体现出来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卓异不屈的反抗精神,以及“寄人篱下”的落魄与高傲,使她成为整部戏的灵魂。

志萍诠释的林黛玉是高贵的。她准确地把握了这个人物复杂的心理冲突和情感变换。“质本洁来还洁去”是一种尊严,是一个纯洁灵魂的呼唤,一段“葬花”,一段“焚稿”,志萍用自己深刻的理解,和入木三分的表演,把全剧推向,使观众为之震动,潸然泪下。

对于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再创造,志萍在仔细阅读原著的基础上,为黛玉这个角色放进了一种顽强,一种不屈,一种满怀幻想与追求的坚韧精神,这一点很难得。作为演员来说,体味剧本创作的精神,充分诠释就可以了,但志萍的优秀就在于,她的认真,她的不满足,源于作品的探讨,高于作品的理解和追求,是她的演绎为人物增添了光彩和神韵,就这一点来说,志萍是很了不起的。

整部戏看下来,志萍在角色创造上很细腻的,极富层次感。从“进府”、“读西厢”“葬花”到“焚稿”,情感递进上升为悲愤,上升为一种无言的心灵呐喊,丝丝入扣,段段情真。志萍的全力以赴,志萍的聪慧机敏,细致地刻画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从表演风格上来讲,也在正确把握人物情绪递进起伏的基础上,给人物深刻的完美。

看了《红楼梦》,看了志萍饰演的林黛玉,回过头来再看志萍,对这个美貌的江南女子,心里就有了不同的理解。

志萍给我的印象是优雅的,她的优雅来源于她所受的良好教育,来源于她的聪明才智,来源于她丰富的生活阅历,来源于她高尚的人格。

作为演员,志萍的气质是一种深厚凝重的美,而这种美只有在文化氛围中才能受到熏陶。她举手投足间的风韵,眉宇间的唯美与成熟,都自然地表现出她厚重的文化内涵。

就女子而言,志萍不是那种沉鱼落雁的庸脂俗粉,她是文化的,我用这样的词语来评价她的一切“靓丽、大方、活泼、可爱、睿智、敏捷、清新、灿烂……”恰如其分!

在《红楼梦》中,志萍塑造的林黛玉是成功的,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志萍的劳动异常艰辛,她在不懈的努力追求中,找到了人物性格的核心所在,她用自己的深刻,去塑造人物的丰富内涵,去彰显作品的脉络,去体现作品的精神,去升华作品境界。

在我的眼里,志萍就是江南,就是越剧,就是戏曲。

志萍是一首诗,内涵丰富的浪漫的诗篇;志萍是一幅画,多姿多彩清新典雅;志萍是越剧舞台上,一个美丽的童话,她为美丽越剧创设了一个新的春天……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