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一大早,袁雪芬、红线女这两位耄耋高龄的艺术前辈就与尚长荣、梁谷音、计镇华等戏曲名家一起,出现在浦东粤剧《山乡风云》研讨会现场。48年前,两位舞台老姐妹就是梅兰芳任班主任的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的研究员了,今年两人又同时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老友相聚,谈的最多的就是戏曲艺术的薪火相传:“我们由衷希望年轻一代尽快成长起来,更期盼看到戏曲舞台能够产生新的艺术风格、新的艺术流派。”
戏曲要在创新中与时俱进
红线女告诉袁雪芬,为了培养人,她还一手促成了集收藏、展览、展演等功能于一身的红线女艺术中心,每天一早就到那里上班,并坚持每天读5份报纸。她风趣地说,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一种艺术也是这样,要搭准时代脉搏,在创新中与时俱进,才能历久弥新。袁雪芬十分赞同这一见解,她感慨地说,在不少戏曲剧种日渐衰微的情况下,越剧依然拥有许多忠实的戏迷,就是因为越剧始终没有停止过向话剧、昆曲、川剧学习。去年央视举办“越女争锋”电视大赛,她还倡议举办了青年演员越剧讲习班。袁雪芬认为,流派传承不能只是模仿、翻版,而要博采众长,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流派传承反对搞从一而终
红线女表示:“我历来主张学众家之长,创自己之新,反对刻意模仿,搞所谓从一而终的东西。我一直对学生说,不要过度依赖作曲和导演,不要过分追求流派唱腔的相似度,更不要总在经典老戏中兜圈子。像蒋文端专场演四大美女,我就带头鼓掌,鼓励她早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袁雪芬也说,解放后各地戏曲剧种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像京剧就有赵燕侠的赵派和李世济的新程派,越剧也有吕瑞英的吕派和金采风的金派等。两位老人表示:“现在的年轻演员从小就有机会了解更多的艺术形式,演出条件也要比我们以前好。所以他们的表演应当比我们更有力量,完全有可能自成一家、自创一派。”
扬长避短才可能青出于蓝
红线女又指出:“开创一个流派,是需要条件的。我们当年演《山乡风云》前,在部队摸爬滚打,深入生活,这才领会了角色多层次的内涵。可惜现在的年轻演员已经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对此,袁雪芬也颇有同感。她分析说:“前辈艺术家都有上百出戏打基础,而现在年青一代最多只有几十出戏。过去我们白天忙排戏,晚上忙演出,观众喜欢的就保留,观众不认可的就丢弃,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着自己的唱腔风格。而现在,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年青一代安于舒适,不肯吃苦,一年演不上几场,怎么可能诞生新的流派呢?”两位前辈由衷希望具有实力和潜质的人,能在当今宽松的文艺创作体制下,扬长避短,继往开来,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创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艺术流派。
(摘自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