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能够维持自己的发展是因为一有观众,二是不断地有新戏。越剧有许多观众和戏迷,连北京也成立了红旗越剧团,十分难得。南方的戏到北方,几乎是打不进去的,但是越剧能够在那里生存。这都源自越剧工作者的拼搏精神,也因此,越剧才能号称中国第二大剧种。各个地方都有越剧团,有剧团存在,就说明有人欣赏。
越剧的发展是必然的,它传承了我们最美好的唱腔,而且根据我们现代的审美和欣赏的角度不同去改变,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上世纪80年代,越剧出现了新的发展。随着声光电、转台、舞蹈的发展,那时的越剧用大舞台来展示,代表性的越剧工作者有杨小青。人们称她是诗画的导演。杨小青这种风格引领了越剧的新样式,对越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茅威涛这样的先锋,把外国的灯光、舞美引进来,让人们觉得新鲜。
但不管怎么变化,越剧始终是要姓“越”。我认为,最健康、最正确,以后也要走下去的还是要走《五女拜寿》之路。越剧归于戏曲的门类,必须要遵循四功五法。越剧把原来的演唱方式改编成为舞台剧,能够很好地吸收其他几门艺术,借鉴话剧、昆曲的表演很好地去完善自己的艺术,才能更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现在能够在嵊州召开越剧戏迷大会,说明戏迷相当多。我认为戏迷不仅是要爱好,也应该投入、参与。越剧要传承和发展,但也一定要把握它的根,也就是说定位一定要正确。发展要是失去了越剧的本体,也就是失去了越剧的戏迷,失去了越剧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