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艺术家茅威涛专访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艺术节盛会的亮相,带来的不仅是一段久别金城的婉约唱腔,更让很多人重温昔日越剧热唱的久远岁月,浓浓的之情才是人们心中最大的收获。演出之余,秉持“小百花”“到一座城市,进一所大学”的理念,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14日上午率领演职人员在兰州大学举办了一场题为《对抗遗忘》的文化艺术示范讲座。活动结束后,她欣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越剧与兰州、戏曲与时尚、传统与传承等话题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是国内著名专业女子越剧表演团体,建团近30年来“小百花”首次应邀参演第四届兰州艺术节,而演出阵容中最抢眼的莫过于新版《梁祝》中梁山伯的扮演者茅威涛。她作为中国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在其从艺30年来,曾先后5次荣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华表演奖”,3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大奖”等中国当代戏剧界最高奖项。她的表演和声腔极具个人魅力,先后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文化意义的越剧女小生的艺术形象,并凭借独特表现魅力深受爱戴与关注。

“据我了解,诞生在1906年的越剧与兰州其实有着久远而密切的渊源,这里曾经有过一个越剧团——兰州市越剧团,其前身是1949年在上海创建的春光越剧院,为支援西北地区文化建设于1956年迁移到甘肃省兰州市落户。”尽管是第一次来到兰州,但茅威涛对于这座城市却因对艺术的眷恋而并不陌生,她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这个越剧团就常常在河西走廊和中原地区巡回演出,而且剧团从江浙地区带来的正规导演制度和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对兰州戏曲界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不过遗憾的是,兰州市越剧团在1987年的时候,正式更名为‘兰州市轻音乐团’了。”

她说:“当然,时代在发展,我们应该更加去关注在现代社会如何提升戏曲的艺术水准和影响力,如何把这些传统艺术和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在这次参与兰州艺术节过程中,我不仅亲眼目睹了国内一流舞台艺术作品同台献艺的精彩纷呈,更为这座城市拥有这么一场堪称中国的艺术盛会而感到激动不已,兰州何其幸运,这里的艺术工作者们何其幸运。”

在一个科技、信息、传媒高速运转的逐利社会,戏曲和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戏曲真的还重要吗?有必要继续存在么?对此,茅威涛认为:“戏曲这一传统艺术样式,对当下的意义就在于普及传统艺术常识、承接历史记忆、对抗文化遗忘。几百年中,在田间、地头、草台看戏,戏曲是人们熟悉历史、道德、伦理,甚至熟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仰的方式。也就是说,戏曲的每一声嗟叹、每一个动作、每一腔吟唱、每一句念白,都深深蕴含着对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再现,都是‘有意义的形式’。”

“尊重经典,但不因循经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茅威涛的所作所为其实一直试图让越剧在时尚的“压迫”中继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她坚信,只要越剧能不断在时间中沉淀出精品与经典来,就一定会有人推崇与迷恋,传承与研究。她说:“著名戏曲理论家傅谨在《草根的力量》中提到,中国戏曲与民间信仰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巨大的同构关系,中国人几乎都能哼上一两句家乡的曲调,这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伦理、情感、道义,以及社会公德、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熏陶和浸润,因为这就是最具有民族性、民间性和民俗性的文化传承,这早已熔铸成为一种我们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

采访的最后,茅威涛感慨地说:“文化有它的花季,但也许我们至今依然还未处在文化花季里,但是我们可以做文化的垫脚石,为文化还能形成下一个花季,做一点默默积淀,铺路搭桥的工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