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越剧”这个名字起源于很多不同的称呼,比如“落地唱书”、“女子科班”、“的笃班”等等,尤其是在1925年9月17日的一次小世界游乐场演出上,一个叫“的笃班”的戏班自称为“越剧”,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不过,在1938年之前,许多戏班和剧团依然使用各自的称呼。1939年,一位叫樊迪民的记者兼编导,在受到李白《越女词》的启发和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再加上姚水娟的“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的豪言,便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了一篇稿子,取名“越剧”,并刊登在报纸上。自此,“越剧”这个名字才真正被广泛使用。我告诉大家,“越剧”这个名字是有深刻的动机和意义的。在历经各种称呼后,自1939年起,“越剧”这个名字终于被统一采用。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名字更是被广泛接受。虽然越剧早期曾用过其他的名称如“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但实际上“越剧”和这些名称并没有实质上的联系。可能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越剧”这个名字,所以借用了“绍兴戏”这个名称代替。然而,现在有些人错解了这个情况,把“越剧”翻译成“Shaoxing Opera”。但正规的翻译应该是“Yue Opera”(有的人也会称之为“YueJu Opera”),这个名称已经被越剧专业书籍和官方文档广泛使用,并且被媒体普遍认可,而误翻为“Shaoxing Opera”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一个越剧界的小小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