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周末剧场养成一朵花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温州东南剧院走市场建品牌

2008年,温州东南剧院承办的“周末剧场”共引进演出40场,其中海外知名演出占12场,平均每场演出的上座率在8成以上,观众近25000人次,演出种类包括儿童剧、音乐剧、交响乐、芭蕾舞、话剧、钢琴演奏、京剧、越剧等,档次不同,风格各异,几乎囊括演出市场所有类型。

2008年是温州演出市场最热闹的一年,也是东南剧院建成后人气最旺的一年。

2007年12月27日,法国巴黎节日交响乐团在东南剧院上演新年音乐会,全场756个座位外加36个加座全满——这一幕,不仅让东南剧院成功地打响了“周末剧场”引进海外剧团的第一炮,也让“周末剧场”这个品牌开始“进驻”观众心中。

用东南剧院经理龚光良的话来说,当时温州演出市场已十多年没有海外演出团体光顾过了,图新鲜的,看热闹的,听音乐的,都走进了剧场,这也让他看到了温州演出市场对高雅艺术需求的潜力。

“剧院就是一个花盆,自己手头没有花,也没有养花的本领。”这是长期以来业界对剧院“基本依赖坐地收租求生存”的形象比喻。守株待兔式的被动经营模式竟然成了生存的唯一办法,剧院要“转型”不会太轻松。

2007年3月上任的龚光良打出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赐予”的“周末剧场”的牌子,开始主动出击——凭着一股子冲劲,他不断地走出去,参加各种演出洽谈会,研究剧目、研究市场。剧院经营如何创出自己的特色,赢得更多的观众,成了他心头最大的责任。

树立一个品牌不易,经营一个品牌是难上加难。在周末剧场热热闹闹的背后,剧院经营人才的匮乏也让他这个经理位置有点尴尬,剧院目前正式工作人员仅有6人,更别提什么演出部,策划部,从跑演出项目到宣传到接待到大大小小的日常行政事务龚光良几乎都要一一过问,参与办理,碰到大的演出团体更是难以招架。“人才”成了东南剧院在转型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

此外,热闹的背后还有一本难以启齿的账——多数演出都是赔本运营。“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很多演出是很难引进的,真正的剧场经营才刚刚起步,”龚光良说。

“今年,我们最大限度地树立观众买票进场的观念。多数剧目,都是一边贴补一边引进,今年周末剧场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龚光良感叹道,“很多观众知道了周末剧场,很多人看演出会去东南剧院,这就是我们今年最大的收获。”

龚光良认为,剧院真正运营时间不长,温州的演出市场比起宁波和杭州来,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这和温州人的生活观念有关,和温州人的追求实惠忽略精神享受有关。因此,市场还需要培育,而这个培育阶段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目前在完成公益“任务”的基础上,他们也在探索剧院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因为,长久买单者只能是市场。

今年,他们利用长江三角城市的演出网络引进了不少演出,这好比是把“珍珠”串成“项链”式的演出经营,降低了演出成本,增加了经营的承担力。像俄罗斯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芳华越剧团的都是以这种方式引进的。此外,周末剧场也尝试和一些企业联姻,如京剧大戏《曹操与杨修》,越剧《五女拜寿》等都得到企业的赞助。龚光良认为,这是剧院走向市场最好的出路。

剧场热闹了,很多剧团、演出团体以及温州各系统的企事业单位都主动找上门来,也带动了东南剧院在场租客户大大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光场租的收入就达70多万元,比前年翻了一番。

本周末,来自俄罗斯的芭蕾名剧《胡桃夹子》即将在东南剧院上演,这也是周末剧场本年度的压轴大戏。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作,龚光良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儿童剧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越剧观众基础好,最容易做;真正的艺术精品,还是能为广大市民所赏识,如俄罗斯的芭蕾舞《天鹅湖》、京剧大戏《廉吏于成龙》和《曹操与杨修》等都能让满场观众叹为观止。新的一年又将开始,龚光良也早有了计划的蓝图,下一期的演出剧目早已经在联系洽谈当中。

明年,伴随着温州大剧院的投入使用,温州的演出市场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番前景呢?

龚光良认为,温州大剧院的建成是温州公共文化设施的一大补充。由于温州目前现有的演出场所的硬件设施限制了很多精品大剧的引进,这将在大剧院投入使用后得以解决。同时温州大剧院委托北京保利剧院管理集团连锁运作,也会给温州带来更多精彩的演出剧目,有利于共同激活温州的演出市场。(记者 伍秀蓉)

(摘自 《石家庄日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