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昆剧团于1998年最先排演的昆曲版《班昭》在戏曲界家喻户晓,还被拍成昆曲电影,如今,《班昭》的越剧版也被搬上舞台。19日,由昆曲版《班昭》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罗怀臻在原本基础上结合越剧特点改编,杭州越剧院演出的越剧《班昭》在杭州上演。
著名编剧罗怀臻操刀“杭越”梅花奖获得者陈晓红主演
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的罗怀臻,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后,从座位上“腾”一下站了起来,一个劲儿地鼓掌叫好,他和身旁的越剧票友们一样,扎扎实实地被自己编剧的这出《班昭》感动了一把。他说,这是一部“源于昆曲,却高于昆曲”的戏。
前天,杭州越剧院最新力作《班昭》在杭州剧院首演。七点半开始的演出,六点还不到,就已经有不少铁杆戏迷守在剧院门口了,有的老戏迷事先已经在网上“做了功课”,对“杭越”梅花奖获得者陈晓红主演的越剧《班昭》充满期待。在这部改编自昆曲的越剧戏中,你看不到一点昆曲的影子,用编剧罗怀臻的话说起来,“越剧《班昭》已经完成了越剧的和谐感,就是要你感动,如果你用一颗平常心,安静地看这出戏,说不定还会需要准备餐巾纸。”
越剧《班昭》是一台“女人励志”大戏,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浓缩了汉代才女班昭从十四岁到七十岁坎坷的一生:因为兄长班固要为《汉书》找一个继承人,班昭在温良敦厚的大师兄和机敏风流的二师兄里做选择,最后她明知“有才气的男人可爱却不可靠”还是毅然嫁给了二师兄曹寿。谁想曹寿不耐书斋寂寞,凭借美
赋得皇太后赏识成了侍臣。兄长临终,班昭无以推脱接下了《汉书》,十数年忍受着著书与情感的双重孤独,班昭唯一的依靠就是善良的大师兄马续。经历了,兄死、夫亡、友散,一把大火又烧毁了大量的书稿。几度春秋,《汉书》终于完稿,无奈人俱老矣。马续又走了,只留下白发苍苍的班昭和丫鬟傻姐相依为命。
舞台上,陈晓红所扮演的中年班昭在凄风苦雨的夜晚,唱得肝肠寸断:“这夜晚无端添惆怅,无依也无傍,清冷生寒意,心慌倍觉寒夜长。”座无虚席的剧院里,票友们都入了戏,不少观众听红了眼睛。
与以往讲才子佳人传奇爱情故事的越剧戏不同,这一回,编剧罗怀臻酝酿了整整两年,把故事重心放在班昭身上,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在接受采访时,罗怀臻感触颇深,他认为,“这部戏应该定位为一种是品格上的东西,真正进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唤起了我们自己的人生阅历,感动和共鸣是必然的,会感动于一种对既定理想的坚持,也很好地提升了参演者的文化素养”。
罗怀臻觉得,对于《班昭》这部戏,已经不应只是从技巧上去评判了,而是升华成一种精神高度的攀岩,“情节技巧,最多只会让人有惊讶感,只有精神,才会有渗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