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越剧艺校抓紧排演《剡溪记忆》
让越剧精彩亮相于世博。昨日,记者走进市越剧艺校排演厅的时候,导演赵雪海正挥着手臂向学生们讲述着《剡溪记忆》的编排台本。
《剡溪记忆》是一部越剧的记忆,是展示百年越剧从剡溪经曹娥、过钱塘、入黄浦、汇东海,走向大洋彼岸的历史过程。
《剡溪记忆》的构思和设想是从去年3月底开始酝酿的。今年以来,市越剧艺校一直在创作《剡溪记忆》脚本,到4月10日,排演脚本定下来,已数易其稿,历时一年之久。
排演厅里,老师们带着学生在排演各自的台本。有百年前的“呤哦调”《九斤姑娘》,有三花一娟时“四工腔”的《盘夫》选段,有上世纪40年代剡溪女儿袁雪芬创造的“合尺调”《断肠人》,有范瑞娟创造的“弦下调”《山伯临终》……从百年以前的山歌小调到落地唱书到女子越剧,再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百花齐放的盛况盛景,袁、尹、徐、范、傅、戚、毕、张、王、陆、金、吕、张流派唱腔的精彩纷呈,《剡溪记忆》都一一作了演绎。
千古剡溪水,今朝更妩媚。6月12日和13日,越剧艺校将携带《剡溪记忆》走进世博,让世界各地的越剧爱好者,让每一位世博人都领略越剧风采,记住越剧走过的一串串脚印。而为了让《剡溪记忆》更深地走进人们的记忆,参加演出的艺校学生正在争分夺秒的排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