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了唱越剧去吧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上海卢湾文化馆青年越剧团,听这个名字,很像是社区老妈妈们日常消闲的去处。但这个剧团的成员,却多是20多岁的年轻女孩。尽管有团长冯芳芳和导演宋九经这样的长辈压阵,男演员也不乏少数,但这群青春漂亮的女孩,却是剧团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每个周末,在外企、媒体、机关等不同单位上班的她们,都会如约而至地赶到排练厅。越剧,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业余:看戏一场不落 卢湾青年越剧团是上海业余越剧团里最“专业”的,有专门的场地、乐队和服装道具,要进团很不容易。每个人都要经过考核才能入团,音准、身段、扮相,一样都不能差。因而剧团里的女孩基本都是有十几年的“越龄”。 在团里唱陆派小生的张懿,今年25岁,扮相清秀,有“小萧雅”之称。从4岁就喜欢上了越剧,14岁那年被浦东戏曲学校录取,但是因为妈妈的反对,张懿只能开始“自学”生涯。跟着录像和磁带学习多年,张懿在上海越剧联谊会的表演中崭露头角,被人介绍进团,一呆就是5年。如今的张懿,在知名的外资企业拥有一份行政工作,而当年和她一起考戏校的“考友”,已经成为了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谈起和越剧的“擦肩而过”,张懿并不遗憾,因为越剧于她,已经无处不在。而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 业余时间,张懿会关注每一场越剧演出,上海的演出几乎一场不落。平时空闲下来,就开始琢磨戏,遇到问题就去请教越剧院的演员。沉迷至此,张懿笑说,即使平时出去旅游,一到名胜古迹,就开始联想是否和什么戏有关,然后就摆出各种越剧造型,疯狂摆拍…… 恋爱:没有时间 因为进团时要考虑扮相,越剧团的女孩们个个都很漂亮。可说起自己的“个人问题”,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子一个个都抿嘴而笑。直率的张懿笑说:“我们都没有时间谈恋爱。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几乎都交给越剧了。” 25岁的柴丽娟从事着生物工程方面的工作,她在团里唱的是尹派小生,专演风流倜傥的书生。虽然没有男朋友,被大家昵称为“娟儿”的她却有一位固定的“娘子”———和她同岁的旦角演员朱晓琳。两人一起进剧团,合作“才子佳人”已经4年,早已是“老夫老妻”。朱晓琳在外贸公司做业务,平时工作很忙。团里一周一次的排练活动是雷打不动的,加之经常性的演出活动,“花前月下”也只能留给戏里的郎君了。 娱乐:不会唱流行歌曲 虽然都是舞台上的小明星,但越剧团的女孩们都不敢和别人一起去唱卡拉OK。“我们都不会唱流行歌曲,因为平时听越剧唱片练习都来不及,根本没有时间听流行歌曲,就算唱歌,也有越剧的味道。”张懿说。但是,KTV还是常去的,剧团的姐妹结伴同往,把能点的越剧都点上,唱完了就唱京剧、黄梅戏。到最后,往往把KTV的服务生吓得不轻。从建团开始就带领这批业余演员的越剧演员宋九经告诉记者,1986年建团时,很多团员都是十五六岁就进团的。20年来,不断有女孩子结婚、生孩子。其中不少都因此离开,也有不少把孩子交给父母,一直坚持下来:“看着她们,我就觉得很开心。”和宋老师一样,剧团所有的女孩都说:“只要到团里来排练,我们就很开心。” 本地业余越剧生态 除卢湾区文化馆青年越剧团外,静安区同样也有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业余剧团。他们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固定的专业老师、定期的排练演出,还有不逊色于专业剧团的服装道具和乐队。尽管所有的演出都没有报酬,甚至要自己贴补排练的车费。但对这些剧团的团员来说,能够参与这个集体,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感受越剧、分享舞台,就是快乐的。 其实,上海的业余越剧活动由来已久,1952年曾有调查,在654个大中型工厂中,建有业余越剧演出队的就有112个。而市、区文化馆和工人文化宫也无不拥有一支演员行当齐全的业余越剧团,戏迷自发组成的越剧组织更是不计其数。 当然,大多数越剧戏迷都没能幸运地拥有专业的舞台,对他们而言,公园的山水亭台、茶楼的方寸桌椅间,都是可以展示自己的天地。在上海,各大越剧表演流派几乎都有自己的沙龙组织,戏迷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聚在一起,一起组织观摩演出、对演员们评头论足、切磋剧目唱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上海越剧联谊会,就是上海戏剧家协会下的一个群众自发组织。联谊会经常组织戏迷和演员的联谊活动,不定期地举办演唱会,展出有关史料、录像,编印纪念刊。甚至还举办“业余越剧培训班,以此培养越剧新观众。 (摘自 《东方早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