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众姐妹争看王凤鸣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王凤鸣在《胭脂》中扮演的吴南岱

戏曲行内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女小生,越剧这个剧种就没法成立”。

著名越剧演员王凤鸣堪称温州第一女小生。

见到这位曾经誉满温州舞台的越剧前辈,记者一时不敢相认:满脸温润优雅的微笑,眉宇间透露出优雅,说不出的清越神韵,岁月似乎没有给她留下深刻的痕迹。

70年人生如戏。用王凤鸣的话说,越剧赋予了她生命的全部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越剧艺术迎来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温州越剧在王湘芝、黄湘娟等温州越剧界元老的带领下开始发展。1951年,年仅12岁的王凤鸣参加了哥哥为其报名的王湘芝科班招生考试。“那时候,我一点也不懂,也不知怎么唱,记得是老师唱一句我跟一句,就这么考进去了。在科班的开蒙戏是《三看御妹》,主攻小生。”1952年,温州越剧团挂牌成立,科班学员中一部分进入温州越剧团,其中包括王凤鸣。

“一天演两场,天天演,不是到各县城转,就是在市里演。”上了年纪的人们应该还记得,温州越剧团旧址就在现在公园路的东南大厦位置。“我们吃住都在里面,外面是戏台,演出之外大家就在戏台里排戏。”如果说天生丽质使得王凤鸣顺利融入越剧,而博采众长,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则是她在越剧界和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的主要根源。

王凤鸣说:“艺术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是演员发自内心的情。”一人千面,怎一个“情”字了得!在数十年的舞台生涯中,王凤鸣以情感人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以小生应工角色扮演的《啼笑姻缘》中的樊家树,《三请樊梨花》中的薛丁山,《钗头凤》里的陆游,《胭脂》中的吴南岱,《蛟龙扇》中的高怀德,《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等众多鲜明艺术形象。其实,除小生外,王凤鸣扮演的老生、旦角、丑角也同样出色。以旦角应工的如《祥林嫂》中的祥林嫂,《江姐》中的江姐,以丑角应工的如《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等也同样深入人心。

如此数不胜数的角色,王凤鸣虽也只是略略道来,但当说到“祥林嫂”时,动情的王凤鸣起身连唱带演的将“卑微的祥林嫂”呈现在记者眼前,仿佛置身于当年的舞台上。越剧《祥林嫂》是之后,当时因为女子不能演小生,无奈的王凤鸣只能“反串”。“没想到的是,《祥林嫂》一连演了三个月,场场爆满。”“祥林嫂”更坚固了王凤鸣在温州越剧界的地位。

如果说“祥林嫂”让王凤鸣成为当时温州家喻户晓的明星,那么《啼笑姻缘》则让王凤鸣成为轰动上海滩的名角。《啼笑姻缘》是恢复女子越剧不久后排演的第一出戏,当时,王凤鸣已是温州越剧一团(当时温州越剧团分为越剧一团和越剧二团)的副团长。1981年的上海已是越剧的发达之地,肩负重担的王凤鸣毅然带着《啼笑姻缘》班子闯上海滩。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在上海一扎就是三四个月,200多场演出场场爆满,火爆场面轰动了大江南北。其阳刚、俊逸的气质可谓倾倒众生,成为当时上海滩的名角。《解放日报》以“越剧众姐妹争看王凤鸣”的大标题发表评论。此时,温州越剧迎来了鼎盛时期。王凤鸣也迎来了艺术造诣的巅峰,在越剧界和广大观众中享有盛誉。

因早期吸收了京剧盖派“精、气、神”的艺术精髓,并融会贯通了盖派的“站如松,坐如钟”的艺术特质,赋予了王凤鸣独特的阳刚之气,“一扫胭粉气”曾是温州越剧界对王凤鸣最恰当的概括。也正是这种阳刚之气,使得她成功逾越了女小生素来难以攻克的难关,形成了自成一派的艺术风格。《啼笑因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艺术长青、追求永无止境。1997年5月5日的温州大戏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温州地方专业剧团的“王凤鸣舞台艺术”个人专场演出及其研讨会,让观众充分领略了王凤鸣数十年来的艺术魅力。2001年,年过六旬的王凤鸣,开拓新路,凭借南戏《洗马桥》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表演奖,此前王凤鸣已获奖无数。但其淡泊名利,心态平和的处事原则一直为人称道。

对于未来温州越剧的发展,王凤鸣说:“温州越剧乃至全国越剧的发展存在诸多难处,剧本难、排演难、市场难,创新更难。好在温州越剧人一直努力着,坚持着。新版越剧《温州女人》等三部戏就要进京接受检验,是个好事情。”“越女争锋大赛,我们团两位新人晋级杭州决赛,这几天我正忙着给他们恰音校姿,希望他们能走得更远些。”退休在家的王凤鸣依然为温州越剧的发展发挥着余热。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