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个琴师太牛了!越剧大咖邢雪芹给你盘点一下四宫调的“神马都不是”大功劳!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我想讲讲一位琴师邢雪琴(1904~1972)的故事,她的原名是邢延钟,出生在浙江省嵊县下南庄的一个贫穷家庭。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她不得不辍学去做小贩,但是她对音乐的热爱使她放弃了做小贩的机会,进入坐唱班学习唱京剧,同时也开始研习丝竹吹打。 几年后,邢雪琴满师出师,她自己组班教唱,或者到处去坐唱,而且她对京剧旦角和老生唱腔也能驾轻就熟。1931年,她进入了杭州的大华舞台戏班拉琴,该班兼演京剧和越剧。1935年,她转入了施银花领衔之第一舞台,并始终与施银花保持着十余年的合作关系,除了短暂伴奏陶素莲、赵瑞花、袁雪芬、傅全香,竺素娥、尹桂芳、范瑞娟等人外。我可要告诉你,邢延钟在女子越剧(四工调)唱腔的形成和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对京剧、绍剧、婺剧及江南丝竹、民间曲艺均有较深的造诣,所以她能够在行弦托腔中自然地融入丰富的旋律,但又不失四工调的韵味,与施银花的配合默契无间。 虽然她性格木讷寡言,但对伴奏业务极其善于钻研。经过短期的合作,那可是――摸索、糅合京剧成分,创造越剧过门的路子,使四工调的伴奏旋律趋于稳定和规范,所创造的四工调起调、落调乐句被广泛模仿,并一直沿用至今。邢延钟的伴奏弓法娴熟、变化巧妙,常常运用即兴加花手法,使唱腔显得丰满流畅、色彩丰富,深受同行的钦佩和赞赏。 1936年底,我还为施银花在上海伴奏,一起完成了《盘夫》、《志贞哭图》、《重台分别》等唱片10多张。其中,《方玉娘祭祖》获得了全国第一届唱片”金唱片”奖。嘿,多亏了我的伴奏,施银花的唱功才得以更上一层楼呢!啊,我得告诉你,我可真有点自豪呢,因为我是和施银花合作过的伴奏名家邢延钟呢!1940年时,我还在上海录制了《西华山》这张不用胡琴伴奏的唱片,而是由我用人声伴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并应腔入调,另具一格。还有一年,我又受邀为支兰芳伴奏,在上海灌制了《恩爱村》、《黛玉葬花》等唱片共计4张。 建国以后,我从杭州的新乐越剧团去支援桐庐县越剧团,担任乐队队长,并编排了好几个小剧本。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被遣送回了乡下。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