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筱少卿从艺八十周年系列演出来自京津沪浙等地的越友联袂献唱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本报讯(记者刘莉莉摄影姚文生)昨天下午,中国大戏院里响起阵阵婉转柔美的越剧曲调,“纪念筱少卿从艺八十周年系列演出”在这里举行,来自京、津、沪、浙等地的越友同登舞台,联袂献唱拿手唱段,展示越剧艺术薪火相传的成果。

此次活动由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主办,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天津小百花越剧团、天津大学北洋越研会承办,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支持。

筱少卿生于1924年,12岁学艺,她的嗓音坚韧清亮,音域宽广,口齿清晰,演唱豪放高亢又刚柔兼备,功力深厚,扮相俊美,表演清雅脱俗。在天津演出时深受观众欢迎,据老戏迷介绍,当时演出日夜两场,场场爆满,原签演出合同一延再延,一直演了三年,天津观众戏称“三年下不了楼”。

1953年,筱少卿还担任了天津市越剧团首任团长。当年,剧团首次进京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筱少卿饰梁山伯,裘爱花饰祝英台,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在招待首都文艺界的演出时,文艺界的领导和专家郭沫若、沈雁冰、田汉、马彦祥、欧阳予倩、梅兰芳等都来观看。后又受文化部委托以天津市越剧团名义赴朝演出,在志愿军驻地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岁月匆匆流逝,被众多越友称赞为南花北移开拓人的筱少卿,不断播下艺术种子,培养越剧人才,如今,天津市业余越剧团一个接一个地成立发展起来。据介绍,现在全市已有16个业余越剧团,从清唱、彩唱、演折子戏,到演出整台大戏和个人专场,团员们不断进步。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也都相继成立了越剧社团。

昨天的演出中,来自天津小百花越剧团、北京小百花越剧团、嵊州民营越剧团、天津大学北洋越研会、天津医科大学越剧团等团体的演员、票友,分别献唱了《四美图·咏月》《沙漠王子·算命》《白蛇传·断桥》等唱段,展示学习成果,庆贺筱少卿从艺八十周年来为越剧事业所作的贡献。演出最后,在观众热情的掌声中,已是耄耋之年的筱少卿走上台来,与学生们共同献唱,一曲唱罢,剧场内再次响起热烈的喝彩声。据悉,纪念活动期间还将陆续举办大型民族交响越剧《红楼梦》、折子戏专场等多场演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