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还剩下多少戏迷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在市场经济大潮和文化取向多元化趋势的冲击下,中国戏曲出现了萎缩态势,越剧也不能独善其身。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上,越剧的下一个百年路向何方?成了引人关注的话题。 今天谁还在看越剧 王砚萍是河南省安阳市的一名教师,当地流行的戏剧是豫剧,而她却是一名越剧的忠实票友。这次她专程到浙江嵊州参加全国越剧票友擂台赛总决赛。她说,当地唱越剧的人很少,平时都是在网上的聊天室里和票友们交流。 来自陕西安康的沈婷也是当地仅有的越剧坚守者,去安康之前,她一直在西安的越剧业余艺术团里演戏,因此她是代表西安票友参赛。“越剧本身是有魅力的,因此无论多孤单,我都会坚持下来。” 越剧曾经红遍全国。当年因为有江南青年支边,天山南北都播下了它的艺术火种。时过境迁,目前越剧艺术的主要传播区域还是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和福建等省市。许多北方省份的越剧票友就显得十分孤独,如同大潮退后停留在沙滩上的贝壳。 上海称得上是越剧的“婆家”,越剧到了上海后才大红大紫。专程前来观摩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的上海越剧联谊会的杜柏根老先生告诉笔者,目前论戏迷数量,上海还是第一位的,许多社区的票友每周都有自发的聚会演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了,四五十岁的就已经算是年轻人了。 而在越剧的“娘家”浙江嵊州,越剧艺术的土壤要深厚得多。嵊州全市民营剧团有100多个,从业人员4300多人,全年演出2.6万多场,最多的一年达3.6万场,年收入约6千万元。但这片土壤也出现了明显的老龄化和去城市化现象,嵊州市越剧艺术中心二团一年演出600多场,年收入约300万元,团长许维勇介绍,该团主要演出市场还是在浙江农村,而观众则以中老年人为主。 新鲜血液当然也有。“全国越剧戏迷超级挑战赛”有1500多人参赛,其中以在校大学生剧社为主体的青年“越迷”比例达到35%。天津同样是个戏曲的大码头。天津青年越剧团团长胡巧燕告诉笔者,现在在天津还有13个越剧剧社,其中大学里有3个,越剧以它的柔美吸引了不少青年人。 青年“越迷”能否改变观众群体老龄化和去城市化的现象?金华的青年票友洪颖俐坦言,每次看到剧场里的观众,甚至是农村戏台下的观众,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心里就感到担心,他们不在了怎么办? 第二次城市化的新命题 显而易见,在改革开放所启动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城市化大潮进程中,越剧与城市文化出现了脱节。杜柏根回顾说,“”打断了越剧发展的进程,这使得戏迷群体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在的老戏迷大多还是越剧黄金时代的见证者。 “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怎么样才能让今天的观众依然能够去接受越剧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表示,越剧的受众主体改变了,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其受众主体以城市家庭主妇和女工为主,现在更要关注白领、金领、知识分子。“越剧用女性眼光审视男性、演出男性,代表了女性的浪漫和理想,慰藉了观众的心灵。今天我们必须考虑,观众还会不会在模式化的爱情故事中感动,越剧除了非常雅致地表现爱情之外,还有没有更开阔的道路。” “现在越剧老年观众比较多,我们也一直担心能否吸引年轻观众。”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来颖杰认为,越剧既要坚持本体,也要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例如走年轻路线,在舞美、唱词、灯光等方面加入新元素,这样的创新剧目就能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 谁能接过传承接力棒 沈婷告诉笔者,她真正爱上越剧是因为一次梅花奖得主组团来西安巡演。“我小的时候就喜欢越剧,但是这次专业团体演出,让我真正领悟了越剧艺术的美,我们太希望专业剧团能到西北地区来演出了,推广越剧的主力军还是要靠她们。” 洪颖俐曾经是南京农大的学生会艺术部部长,在组织文艺演出的时候,她也有意安排一些越剧专场。“许多同学虽然不是浙江人,也未必能听懂,但是他们都觉得越剧很美。他们不是不愿意看戏,而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戏曲,这不仅需要业余的戏迷票友去推广,更需要专业剧团进入校园。” “戏曲文化传承,既要有专业教育,也要有普及教育,这是一个必须两手抓的‘一体化工程’,也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江苏省戏剧学校校长何华平认为,没有专业教育就培养不出优秀的演员,而没有普及教育,就无法形成新的观众群体。 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蔺永钧透露,文化部正在制定地方戏保护计划,该计划的宗旨是通过优秀剧目来带动重点地方戏院(团)的发展,通过培育领军人才、优秀人才等“名角”来保护剧种发展,要确立一批重点地方戏院(团),让地方戏积极走向市场,走向城市生活、人民生活和百姓生活。(冯源 商意盈) (摘自 《中国文化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