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第十代蓓蕾初绽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越剧《红楼梦》剧照。 高思远摄

6月21日至24日,由上海越剧院委托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培养的越剧本科班毕业生、上海越剧舞台上的第十代演员,在北京演出了《红楼梦》《梁祝》《花中君子》《家》四部大戏。

演出的这几天恰逢北京大雨,然而恶劣的天气并没有浇灭观众看戏的热情。演出的精彩和掌声的热烈,不仅证明了剧院携手学院、十年“成建制”培养模式的成功,更意味着上海越剧的新生力量已经蓓蕾初绽。越苑新声,唱的是越剧的未来和希望。

四出大戏全面展现行当、流派

越剧因其优美动听的声腔、真切动人的表演和唯美典雅的情致,不仅在南方地区拥有大批粉丝,在全国各地也都不乏知音。越剧的经典剧目很多,此次北京演出之所以选择《红楼梦》《梁祝》《花中君子》《家》四部作品,上海越剧院有周全的考虑。

《红楼梦》《梁祝》是越剧的经典传统剧目,也是上海越剧院的看家戏。上海越剧院副院长梁弘钧说:“这类作品的传承,是青年演员的必备功课,也考验着他们的艺术功底。”而选择《花中君子》和《家》,则更多考虑行当、流派的齐全。“《花中君子》既有旦角、小生不同流派的经典唱腔,又可以让观众欣赏到越剧老生的表演和越剧男演员的风采;《家》则是男女合演、男演员戏份吃重的现代戏。多样式并存,应该是越剧在当今的最佳生存模式。”梁弘钧说。

事实证明,这批青年演员的功底是经得起考验的。青年演员骆易萌在《红楼梦》《花中君子》《家》中分别饰演薛宝钗、李素萍、鸣凤,哪个角色的戏份都不轻。骆易萌说:“这3个女子的性格、风采各不相同,我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把握住她们。三头并进的排练很辛苦,有时候整个下午就在磨一个唱段甚至一个出场。但老师为我们做了细致、合理的规划和细心、到位的指点,演绎多种角色也为我未来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程式,更有人物和感情

四台大戏的主演都非常年轻,不过20岁刚出头。但他们对作品、对人物乃至对越剧,都已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在越剧《红楼梦》中,王婉娜饰演的贾宝玉让人随之喜、随之悲。越是人人熟悉的角色,就越是难演,戏迷难免带着比较甚至挑剔的眼光看待演员的表现。王婉娜说,为了演好贾宝玉,她认认真真读了两遍《红楼梦》小说原著,并且看了大量有关《红楼梦》的舞台、影视作品,下功夫最多的还是学习、模仿越剧前辈名家徐玉兰的演绎。“塑造贾宝玉要抓住一个‘情’字,不仅是眼神、动作含情,贾宝玉的呼吸都是含情的。”王婉娜说,“抓住了贾宝玉的‘情’,我就更能理解他的台词、动作和老师对我的指点和艺术设计。”

作为这批新秀中为数不多的男演员,潇洒阳光的张杨凯男在《家》中饰演一点都不潇洒的主人公觉新。“觉新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他被封建教条所桎梏,又对其怀有不满。由于自身性格和顾全大局的考虑,觉新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幸福。”张杨凯男说,“演这个人物,要演出他的矛盾、隐忍和牺牲。”

现代戏的程式运用、表演手段与传统戏或新编历史剧不同,不少年轻演员都感到,没有了水袖、袍带等,上了台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张杨凯男却不这样认为。“不管传统戏还是现代戏,程式技巧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要立足于人物内心来运用表演手段。”张杨凯男说,“其实,现代戏中很多意境式的表演,依然是化用传统程式的,比如《家》中的‘双洞房’就是如此。”

剧院、学院联手扶持新力量

根据记者以往的采访经验,20岁上下初出校门的青年戏曲演员,醉心于某一个小腔、某一个身段酷似前辈者,远较从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层面认识戏曲者多。上海越剧院这批新秀的独特,与上海越剧院携手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教学、十年“成建制”的培养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所谓十年“成建制”,指的是这批新秀作为一个行当整齐、流派丰富的集体,自2007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越剧班,到通过文化课、专业课考试的选拔而升入本科班,再到完成全部学业,于2017年从上海戏剧学院越剧本科班毕业,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职业演员,全程由上海越剧院、上海戏剧学院共同投入师资力量,进行全面、科学、系统性的训练和培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全面负责教育培训工作,来自剧院、学院的数十位名师上阵教学。课程设置方面,除了越剧音韵、戏曲表演技巧训练、戏曲发声、视唱练耳乐理等专业课程,中国戏曲史、戏曲美学、角色创造等文化课程、特色课程也让学员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得以从更多元、高远的视角看待越剧表演。“这些综合性的课程更让我们明白,演戏不单单是模仿前辈,真正的表演要思考人物,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会创造角色。”张杨凯男说。

王婉娜一直记得老师们的教诲:从学生到演员的蜕变,就是独立的艺术创造能力的获得和升华。为了帮助上海越剧第十代完成这个蜕变,上海越剧院已经制定好进一步的计划。梁弘钧说:“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来看,短中期是3年到5年,长期则需5年到8年。他们进入剧院后,基本功训练、剧目传承和公共文化课这三部分课程每周排满。剧院正努力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以及对越剧的热爱和责任心,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演出平台以及整合包装和宣传,把最年轻一代越剧人的风貌展现好。”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