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精神”之所以感人,不仅因为其中寄托着老艺术家们对中青年艺术家无微不至的关爱,寄托着他们对艺术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向往,更因为由此折射出他们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低俗、庸俗、媚俗的艺术格局和情怀,彰显出他们在纷杂的物质世界里找寻到了栖息心灵的精神价值。
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铺垫”一词。在多数人的理解中,“铺垫”是一种写作艺术,由于作者对情节的发展事先做了预设性伏笔,因而后来发生的故事并不会使读者感到突然。然而,在笔者看来,“铺垫”不只是一种写作艺术,从其“陪衬、衬托”之义出发,“铺垫”还是对一种人格品德的诠释。“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傅全香如春蚕吐丝一般孜孜不倦地吐露芳华,乐于为中青年演员充当“绿叶”,做艺术上的“陪衬、衬托”,不就是对“铺垫”精神的生动诠释吗?
无论是越剧艺术,还是其他舞台艺术,抑或影视艺术、公共艺术等一切需要艺术家之间密切配合、无间合作的领域,发扬“铺垫精神”都非常重要和必要。就如一场戏,假如只有主角而没有配角,岂不成了独角戏?即便有配角,但配角“对手戏”不给力,这样的演出又有多少艺术感染力可言?傅全香这样的名家大师甘心于“铺垫”,纷纷为中青年艺术家作“陪衬、衬托”,这其中饱含着他们对中青年艺术家创造艺术个性、传承艺术发展的期许。
任何艺术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艺术家的“铺垫”,因为“铺垫”的过程就是“传帮带”的过程,就是中青年艺术家学习借鉴、摸索积累、创新发展的过程。就如越剧,假若没有傅全香等“越剧十姐妹”的“陪衬”,就不可能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没有她们的“衬托”,就不可能后继有人、兴旺发达。“铺垫”,不仅需要用炉火纯青的艺术去“铺”,更需拿一颗无私奉献之心去“垫”。同样,在相声发展的早期,“万人迷”李德钖给刚出师的张寿臣捧哏,张寿臣给刘宝瑞捧哏,刘宝瑞又给唐杰忠捧哏。在这里,捧哏不仅仅是艺术的配合和扶持,更是大爱无私的培育和守望,是相声艺术繁荣的基础和条件。
有人说文艺圈就是一个名利场。艺术家渴望成名成家无可厚非,但关键得看艺术家以什么手段、用什么方法获取名利。如果靠的是自己的诚实劳动、真心付出、无私传承,那当然值得肯定。然而,这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有的艺术家为了追逐名利,只愿当主角而不屑做配角、跑龙套;有的演员不顾廉耻,不惜“一脱求名”,“跑奖要奖”;有的只图索取,不知回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从这些人拙劣的表现中,又怎找得到半点“铺垫精神”?
“铺垫精神”之所以感人,不仅是因为其中寄托着老艺术家们对中青年艺术家无微不至的关爱,寄托着他们对艺术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向往,更是因为由此折射出他们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低俗、庸俗、媚俗的艺术格局和情怀,彰显出他们在纷杂的物质世界里找寻到了栖息心灵的精神价值。说白了,老艺术家们的“铺垫精神”包含着他们对“德艺双馨”境界的追求。“德艺双馨”是一杆秤,天平的一头是“德”,另一端是“艺”,一名艺术家假如无“德”,天平自会倾覆,即使才艺再高,也只会落个骂名。只有做到“德艺双馨”,才会受到观众热捧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