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诞生百年,易卜生逝世百年,当越剧遭遇易卜生作品会怎样?一部从未在中国观众面前亮相的易卜生名作《海达·高布乐》被杭州越剧院改编后搬上了舞台,这部名为《心比天高》的越剧年初仅凭几分钟片段就在挪威引起轰动,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上更是大获成功,赢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改编世界名著向来不是件容易讨好的事,用中国传统的戏曲来演绎世界话剧名作,如何寻找其间的结合点?
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说,5月28日晚上,《心比天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演并大获成功。“以前我们演完戏,观众很多时候是往后跑的。”侯军激动地说,“但在北京,我们演完后观众长时间地热烈鼓掌,我进杭越14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感人场景。”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评价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的戏曲向来以情节故事见长,而易卜生的这部作品中人物心理刻画是一大特色,《心比天高》恰恰把故事寓于人物的性格表现之中,使传统的戏曲形式与现代的表现手法互相结合,产生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专家说,“五月的演出季因这部戏而生辉”。
越剧《心比天高》讲述了女主人公海达为情、名、利所困,最终无法摆脱走向毁灭,故事背景也转移到了中国古代。在易卜生的笔下,海达是一个高度神经质的女人,时时生活在痛苦和挣扎当中。原作中,海达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心比天高》里,她用的是佩剑。观众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可以看到易卜生的影子,却又不全是易卜生,眼前分明是地地道道的越剧。该剧导演展敏介绍说,舞台上很多地方都运用了现代手法,如人物穿行其间的两扇门象征着梦与现实,纠缠的藤蔓暗喻人物激烈的心理冲突,水袖翻舞生动地传达出喜怒哀乐。但该剧总体又富有越剧的婉约之美,不同的流派唱腔、东方特色的丝竹伴奏都与越剧其他作品一般无二。当易卜生遭遇越剧,两者已经融为一体。因而,它既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又获得了老戏迷的认可。
该剧在民族文化宫演出了两场,并受教育部邀请到清华大学演出。很多大学生表示爱听越剧、喜欢这部作品。一位大学生陪同母亲前来观看,这位母亲连连感叹:真是太美了。
据了解,6月6日和7日,《心比天高》将在杭公演,随后赴上海演出,并将进入大学校园。9月,杭州越剧院将再赴挪威,参加“易卜生国际艺术节”。(陈扬渲)
(摘自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