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小剧场戏曲节展演剧目《情殇马嵬》,特邀演出剧目《登楼追魂》作为上海越剧院新近创作排演的越剧《唐明皇和杨贵妃》中的两折,上演于上海京剧院周信芳戏剧空间。《情殇马嵬》由上越优秀青年演员杨婷娜、裘丹莉、张青青主演;《登楼追魂》由上越优秀青年演员吴佳燕、张青青主演。
上海越剧院创作排演的越剧《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对经典故事的重述上审慎而严谨,在对探求写意戏曲的多种可能上力求做到某种极致。仙乐羽衣舞未休,渔阳鼙鼓震鸾俦。青丝盟誓终虚妄,徒叹明皇老泪流。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旷世恋情,留传千古,动人心魄。白居易的《长恨歌》、洪升的《长生殿》,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为之吟咏不绝。在戏曲舞台上,京剧的《贵妃醉酒》、昆曲的《长生殿》也都成为各自剧种标志性的剧目。然而,素以才子佳人见长的越剧,却缺少一部关于李杨爱情的保留剧目。上海越剧院以越剧小戏连台本戏的创新理念,以四折独自成篇、剧情相连的小戏,组成了越剧《唐明皇与杨贵妃》。
《情殇马嵬》的创新,不在戏说猎奇,而在经典重述;也在舞台呈现上,将戏曲虚拟、写意、唯美进行更极致的探索;更在大胆启用包括编剧、演员、服装设计、灯光设计、唱腔设计等一系列的年轻人。
情殇马嵬:马嵬悲歌,响千年,通古今,撼世人。
《情殇马嵬》的创新,不在戏说猎奇,而在经典重述。《情殇马嵬》是越剧小戏连台本戏《唐明皇与杨贵妃》中的第三折,也是矛盾最为集中的重头戏。马嵬坡前,军士哗变,明皇受迫,生离死别,戏剧矛盾到了《情殇马嵬》已然推到了极致与。与京昆浓墨重彩的大写意不同,越剧《情殇马嵬》致力于发挥越剧的本体特色,描摹这对旷世恋人不离不弃又不得不弃的复杂心理和深厚爱情。对于马嵬坡杨妃而死的故事,《情殇马嵬》的剧本以向经典致敬的审慎态度,不解构、不戏说,而着力在剑拔弩张的戏剧矛盾中刻画李隆基和杨玉环复杂的内心,以期以情动人,并给今人传递接通古今的人生旷味。
《情殇马嵬》的创新,也在舞台呈现上,将戏曲虚拟、写意、唯美进行更极致的探索。一桌二椅,变幻万千风景;马鞭一挥,即已日行千里。中国戏曲的这些精髓,已然为当今世界舞台艺术所推崇,小剧场戏曲的探索,需要为这些艺术的精髓寻找新的载体,并探究其无限的可能性。《情殇马嵬》的舞台呈现,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一桌、一椅,空旷的舞台上,唯有一角凉亭、一块矮石,却已勾勒出马嵬驿馆的凄凉残景。将士汹汹,兵变哗然。然而,《情殇马嵬》演出时,却不见一兵一卒,只闻杀声阵阵。外界的矛盾压力,通过太监高力士一次次上台禀奏,即已巧妙传递。不用一兵一将,胜似千军万马,《情殇马嵬》将戏曲的这种虚拟性,发挥到了某种极致。
《情殇马嵬》的创新,更在大胆启用包括编剧、演员、服装设计、灯光设计、唱腔设计等一系列的年轻人。在以总编缉李莉、著名导演童薇薇、唱腔设计陈钧等艺术家带教下,编剧张裕,青年演员杨婷娜、裘丹莉,服装设计刘歆卉,灯光设计曹志伟,唱腔设计赵斌都“借戏练艺”,有了艺术上的进步。这也体现上海越剧院在剧目建设、人才建设上的战略性思考和探索。
登楼追魂:日登楼,夜登楼,人生何处不登楼。
《登楼追魂》讲述的是李隆基当了太上皇后,追思杨贵妃的一段故事。洪昇的著作《长生殿》中,这一段故事是用《剑阁闻铃》、《迎像哭像》等经典折子戏来表达的。经典已成高峰,若将其“翻译”成越剧版,则失去了小剧场戏曲的意蕴。因此,《登楼追魂》另辟一片天地,从太上皇梦不到妃子,于重阳节登楼招魂为切入点,抒情忆旧,步步深入,逐渐走入一个退位失权、幽禁西宫、失妻孤独的太上皇的幽深内心……
然而,登楼也罢,追魂也罢,都只是一个形式。而登上高楼却不得下楼,追魂而去却斯人已逝的苍凉、尴尬与无奈,才是本剧的核心。
“日登楼,夜登楼,
人生何处不登楼。
早下楼,晚下楼,
早晚总归须下楼。
楼上楼下两重天,
悲欢离合一般稠。”
登楼,下楼,不正是人生盛衰回环的一个象征么?
剧目获奖情况
《情殇马嵬》获2015年上海市小剧(节)目评选展演优秀作品奖。
《登楼追魂》获2015年上海市小剧(节)目评选展演演出奖。
剧情简介
[情殇马嵬]
安禄山叛乱,李隆基带着杨玉环仓皇逃出长安,来到马嵬坡,遭遇御林军哗变、逼宫。面对可能玉石俱焚的后果,李隆基进退两难。为了李隆基的安全,杨玉环只得以自己的生命来解围。
[登楼追魂]
多年后,李隆基已成太上皇,在长安的后宫中过着被皇帝猜忌的生活。但是,李隆基内心始终有一份对杨玉环的愧疚和思念,于是登楼招魂。但人已逝,情难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