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专业陈晓红教师与钢琴专业陈琼教授联合演出琴越独唱音乐会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越剧,是中国戏曲中最为浪漫唯美的剧种,以吴侬软语为语音、融山歌小曲成腔调,演才子佳人之情爱,展诗化审美之风格,被称为中国戏曲中的“美人”。 钢琴,是欧洲古典和浪漫派音乐的象征,是浪漫派乐器的代表,也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乐器,被称为“乐器之王”。

6月10日晚,由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表演专业陈晓红教师与钢琴专业陈琼教授联合演出的 《“琴越”独唱音乐会》在杭州剧院的舞台上演。钢琴和越剧,首次以独立的舞台演出形式呈现在舞台上,一个有着丰富多样的表达手法,一个独具江南韵味的清婉腔调,中西方音乐和表现形式在这里交集和碰撞,带给观众另一种美的听觉享受。

陈晓红,国家一家演员,曾获文化部文化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节优秀主角奖、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奖项。

陈琼,钢琴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钢琴艺术中心主任,出版《陈琼钢琴小品专辑》,于国内外举办10余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专职伴奏四十余场个人独唱(奏)音乐会。

今夜,两位艺术家携手,将钢琴和越剧这两种充满浪漫情愫的艺术,用完全不同以往的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视听盛宴。

剧院座无虚席。大幕徐徐拉开,舞台上,优雅的钢琴静静地坐在舞台中央等待着主人敲响它的琴键。探索的脚步渐渐靠近,“戏曲美人”陈晓红轻盈地步入舞台的光圈,看着舞台中央扎实的身段和熟悉的唱腔,许多观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们迷恋舞台上“晓红”的身影,期待着她的一颦一笑、一碎步,甚至一转身。

灵巧的双手在黑白键上自由的弹奏,陈琼教授用指尖奏出悦耳的音符,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种别具一格的音色交织融合在一起,把室内乐五重奏伴唱越剧《白蛇传·西湖山水还依旧》演奏出别样的浪漫情愫。“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山边枫叶红似染,不堪回首忆旧游”,观众们听出了不一样“味儿”。

如何用钢琴语言来衬托出越剧的“吴侬软语”,表现越剧人物中复杂的心情,这是陈琼一直在思考的。钢琴曾与京剧有过合作,但和越剧还是第一次。“这种抑扬顿挫和钢琴本身所具有的冲击力并不矛盾”,他开始对曲子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编排,添加了个人的想法。私下里,他不停思索,和陈晓红一起商量,才有了舞台上最终的呈现效果。

音乐会上,陈晓红演唱了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金丝鸟》、越剧《红楼梦·葬花焚稿》、越剧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兄为我赴黄泉》、越剧《班昭·这夜晚无端添惆怅》、昆曲《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等作品,其气质优雅、端庄大气的舞台形象,清丽流畅而又浑厚有力的嗓音音色,细腻生动、注重人物内心的表演风格,获得现场阵阵好评。

期间,陈晓红还邀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郑国风、文化部文化表演奖获得者蔡浙飞为观众演唱了越剧《追鱼·碧波潭微波荡漾》和越剧《五女拜寿·奉汤》。

舞台结束,灯光亮起,现场1600多位观众起立,鲜花和掌声见证了钢琴与越剧联袂的伟大成功,这是被钢琴创造后的江南戏曲别样的音乐展现,这是不被规则限制,衍生出来的艺术新形势;这或许更是未来越剧可以与西方音乐接轨的全新道路。

学艺 在不断探索与思考中前行

化妆间里,陈晓红对着镜子,描着眉、打腮红、戴头套、穿服装,这样的程序,她已经娴熟得不能再娴熟了。镜子前,她慢慢地从一个真实的自己,逐步进入角色,今晚的她和以往不同,稍许有些紧张,她开始担心当初大胆的念想,能否让观众接受。

艺高胆大的陈晓红总是在人生的不能节点里,努力尝试、大胆突破。从13岁进入桐庐县第二届越剧艺训班学艺开始,她就和越剧产生了不解的情缘。她对艺术的追求可为豁出了全部,21岁竞演彩莲一角,28岁用王派唱腔来演绎女主角梨花,30岁成为了王文娟老师的嫡传,34岁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36岁获得“文华表演奖”,42岁成功饰演14岁到70岁的班昭,43岁成为越剧界的第一个MFA艺术硕士,45岁导演新戏《摄政王之恋》。舞台上,陈晓红游刃有余地塑造各类艺术形象,舞台下,她如饥似渴的学习,用知识来助力前行的艺术道路。

著名剧作家包朝赞对陈晓红不吝赞美道:“她刻苦用功,且一以贯之,从不把时间花销在闲聊与空谈上,即便放假,也一人独占练功房,故而基本功扎实拔尖;她塑造人物的热情从不分主角与配角,即便小角色,也要擦出火花来”。著名导演杨小青也称赞陈晓红“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从不随波逐流”。确实,她骨子里就是个典型的艺术“作女”。

从田埂上走出了清雅脱俗、聪慧伶俐的合村女孩,陈晓红在经历了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极富表演爆发力、唱腔塑造力的舞台表演风格。她不一味强调派别,而是从人物本身出发,思考如何丰满地塑造角色。粉墨红尘里,她似一股清流,又似洁白的雪莲花,以独特的艺术创作力,成为了独树一帜的越剧表演艺术家。

教书 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承经典

近年来,陈晓红鲜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无论是网路还是媒体,关于她的消息寥寥无几。她在干什么?原来她成了一名真正的教书匠。2015年,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陈晓红前往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担任戏剧系教师,主教越剧表演课程。一周16节的身段课、唱腔课、剧目课,让她忙得乐此不疲。有时候,她会焦虑,学生的成绩怎么才能提上去,有时候,她也会像孩子一般高兴至极,那是学生在某方面学习中有所突破。孩儿般灿烂的笑容,很甜很美,她笑时清澈明亮的大眼会瞬间变得炯炯有神。

从2013年至2015年,陈晓红自发创办了免费教学平台“子越学堂”,每周五晚上7点半,去杭州图书馆为20名孩子上传统艺术启蒙课。除此外,她还积极投身大学生戏曲社团的免费辅导工作,从身段到唱腔,一点一滴地教起。“今年起,我办了一个班,效果不错”,她说道,“越剧的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我从王文娟、张兰珠、俞珍珠等老师身上,学会了技艺,也学到了她们身上宝贵的品格,我要把这些宝贵的东西传承下去。”在排练厅里,她毫不吝啬地将身上所学倾囊相授,手把手教、一字字唱,只为让孩子们能从她身上真正学到知识,感受她那份心灵的暖度。

“伶人身怀绝技,头顶星辰,去践履粉墨一生的意义和使命。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仅此一点,就令人动容。”这是章诒和《伶人往事》中的一段话,也是陈晓红极其喜爱的一段文字。

粉墨一生的意义和使命是什么?也许《“琴越”独唱音乐会》还在继续回答着这个富有哲理的问题。(浙江在线记者 刘慧 通讯员 周佳丽)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