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十姐妹”到“四姐妹” 几十年来,如雷贯耳的“越剧十姐妹”,成了越剧名角间互相团结的一个标志,那张“十姐妹”的黑白合影,至今仍让世人津津乐道;时隔57年,健在的“越剧十姐妹”中最具代表性的4位——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首开梨园界为剧种代表性人物集体举办纪念活动的先河,将于今秋10月共同举行“一代风华——舞台生活70周年纪念演出活动”。就在活动开启前的8月31日,4位老人再度聚首,在镜头前留下了一张同样弥足珍贵的照片。 容颜虽改,亲情依旧。当看到4位老人在镜头前如孩童般深情相拥时,我们不禁和老人们有着同样的祝愿:“到了从艺80周年,4个人一定还聚首,再拍一张纪念照。” 再合影——80老人似孩童 退休后,以前常在一起排戏、演戏的老姐妹,聚在一起的机会就少多了。 说好下午1:30在上海越剧院排练厅拍照,但刚过12点,范瑞娟、徐玉兰就早早赶到,又如当年演出前一样,坐在镜子前一笔一画地勾匀粉、勾眉。袁雪芬则是在家里化好妆赶到剧院,想着拍好照就早点回家的。但排练场里,4个老人营造的越来越热烈的气氛,根本就忘记了当初要早点回家休息的想法。 摄影师原先想让4位老人并列站成一排合影,老人们当然嫌不够亲热。于是,搬来一张椅子,让袁雪芬坐中间,范、傅、徐手拉手,肩勾肩,亲亲热热围站在一起。 担心这些80多岁的老人累着,剧院原本只安排1个小时的拍照时间。最后,摄影师竟从下午1:30“折腾”到下午4点多,老人们还意犹未尽。 老姐妹——一个搭扣见深情 4位老人中,唯有袁雪芬和傅全香是同科出身。当年,一个唱青衣,一个唱花旦;一个演白娘娘,一个扮小青青。尽管后来傅全香成功转行成为一代越剧青衣大家,但她又怎能忘记在越剧故乡嵊州初登舞台时与袁雪芬同场演出的情景呢? 一见到袁雪芬,傅全香就拉着她的手开玩笑:“我们可是一起穿着开裆裤长大的哦!70年了,还能在一起拍张照,真开心啊!”两人合影后,傅全香说她一定要把这张“舞台姊妹花”的照片放在她这次的演出纪念册中。 4个人一起拍照时,大家发现只有范瑞娟一个人穿着长袖,“风格”不统一可不行啊。袁雪芬想也没想:“老范,我包里有几件短袖,来,赶紧换上。”回想当年拍摄中国首部彩色电影《梁祝》时,一位“梁山伯”,一位“祝英台”,恩爱如斯,不分你我。 换装时,袁雪芬穿上衬衫才发现,领口有些松弛,需要一个搭扣。这回,轮到范瑞娟自告奋勇了:“我有!”说罢,就忙不迭地把手袋里的物品一股脑儿倒在桌子上,仔细地从里边翻找出一个搭扣,给袁雪芬扣上。 小小的排练厅里,一股温馨气氛,浓浓地飘散着。 忆当年——酸甜苦辣十姐妹 捧着这张4个人的合影,4位老艺术家都不由自主地想起57年前的那个夏天,想起“越剧十姐妹”在大都会照相馆拍照时的情节。 “这次拍照,我们都80多岁了,却像孩子一样‘疯’啊!当年‘十姐妹’拍照时,我们都是小姑娘,可都一本正经得很呢。”提起1947年“越剧十姐妹”合影时的场面,徐玉兰的话闸就“哗哗”地打开了。 那时,5大越剧团尤其以10位名角为代表,联合义演《山河恋》,希望用演出所得盖一所越剧专用剧场,建一个培养越剧新人的艺校。那时,刚从山村里步入大上海的越剧,被很多人瞧不起。卡尔登剧场的老板甚至放出话来:“我就是演不赚钱的话剧,也不演能赚钱的越剧。” 憋着一股气的越剧姐妹们,想通过团结合作,建造一个属于越剧的剧场。《山河恋》演出很火爆,然而演出收入没能落到演员们的手里。徐玉兰说,在旧中国,年轻艺人们想自己造剧场、建艺校的美好愿望哪里能实现得了? 虽然如此,“越剧十姐妹”的称号从此为人传颂,越剧史上也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十姐妹”合影照。 看看这“十姐妹”照,背后包含着抗争和辛酸;再看看这张“四姐妹”照,背后却透着亲情和感动。两张照片,时隔57年,却都成了越剧历史的一种见证。(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