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演戏的越剧人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编者按:在浙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长期在基层从事着文化工作,他们中有民营剧团的团长,有群艺馆里的老师,有文化机关的公务员……因为有了他们的热心和努力,更多浙江民众接触文化,了解文化,享受文化。他们是文化的播种者,推动着浙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从今天开始,“人物志”推出“文化播种人”栏目,扫描文化播种者群像,讲述他们文化坚守的故事。

今年48岁的石国荣,出生于嵊州市黄镇光明村一个偏僻的自然村。高大魁梧,皮肤黝黑。人们很难将这位汉子同缠绵的越剧联系起来,但他就是与越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石国荣在1988年创办的嵊州市群艺越剧团,目前已是嵊州市阵容最大的民营剧团,也是嵊州市政府授予的越乡优秀民营剧团。

石国荣的越剧团荣获过中国越剧艺术节民营剧团擂台赛金奖、中国越剧艺术节评奖剧目、浙江省“山花奖”戏剧节金奖、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民营剧团大赛金奖等一系列荣誉。

闯荡

石国荣是一位平凡的农家子弟,家里世代务农,父母留给他的只有一间旧房子。

上世纪80年代初,嵊州半农半艺民间剧团蓬勃发展,不少民间剧团的演职员,没演几年就盖起了三层楼的新房。

石国荣决定去民间剧团工作。

但自己一不会演戏,二不会用乐器,能去剧团做什么呢?思前想后,石国荣决定先到一家民间剧团装台、摆布景,做一名道具工。

道具工是民间剧团里最不起眼的工作,工资不高,还随时有被解雇的可能。但在民间剧团做道具工的几年里,石国荣爱上了越剧,甜美的唱腔、俊美的扮相、细腻的表演深深印入了他的脑海,戏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向善的伦理道德观也深深感动了他。

石国荣发现自己离不开越剧,更离不开剧团了。别人能办剧团当团长,我为什么不能?石国荣决定试一试。他筹来3000元买了戏剧服装,又通过朋友介绍聘请了十几位演员,当上了民间越剧团团长。

第一台戏在新昌县儒岙演出。五天五夜演完后,下一个演出点没有了着落。

石国荣四处物色演出点和演出经纪人,后来一位素不相识的“经纪人”,承诺带他们去新昌县沙溪演出。结果,七天七夜戏演完后,“经纪人”带着钱跑了。

石国荣和剧团走投无路。如果带团回家休整,挖演员的团体会四处找来,剧团肯定就散了;而且,民营剧团工资发放习惯是回家后必须把工资结清,否则就失去了诚信,也就难再聘到演员,但被人诓骗后的石国荣根本没钱支付工资。

所以,只有接下去演,才会有钱,才能发给演员拖欠的工资,剧团才能生存下去。

但去哪里演呢?石国荣迷茫无助,他想起自己做道具工时听人说起过,温州乐清那边有戏演,无奈之下就决定到温州乐清去搏一搏。

没有路费,石国荣发动团里人凑起了350元。深夜叫来两辆拖拉机,装上服装道具,就出发了。

拖拉机司机问石国荣:“到乐清什么地方去?”

石国荣自己也不知道,只好说:“你就往乐清方向开吧。”

深夜,天空漆黑一片,看不见村庄和房子,就这样,拖拉机载着石国荣和他的剧团一直往乐清方向开去………

到了第二天早晨5点多时,天已发白,拖拉机开到了温州市乐清白象镇高岙村,再开便出了乐清。

司机停下拖拉机说:“乐清已走尽了,你们究竟要到哪里去?”石国荣从拖拉机上站起身来擦了擦眼,向四处望了望,看见前面隐隐约约有个庙,就说:“去前面庙边停下来吧。”

到了庙边停下车后,石国荣指挥大家卸下服装、道具,许多群众被这些大动静吸引过来,围着观看。石国荣抓住机会向当地群众诉说了自己目前的困境,恳求他们帮帮忙,能不能在庙里演几天戏,戏价随便定,哪怕光是给几天饭吃也行。

有个姓高的老伯伯非常同情他们,就发动村民凑钱凑米,当夜安排在庙里演出。演员演得很认真卖力,连演几天,观众反映特别好。这一来,乐清市虹桥镇歌舞厅老板也来请他们去歌舞厅演出,一演就是20多天。石国荣还清了演员凑起的路费,付清了演员的工资,还赢利1万多元。

考验

第一次演出成功,为石国荣的戏台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往后的演出中有喜也有悲,有苦也有甜。

石国荣常常在数九寒冬骑着自行车,风雪无阻地辗转在山区小道上。饿了,吃点随身带的糕点;渴了,喝点山涧的泉水;累了,倒在路边歇一会儿。

为联系演出场所,石国荣经常露宿在稻草棚中过夜。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演出,石国荣的剧团还常常深夜通宵跋涉转台。

石国荣知道民营演出团体没有政府拨款,完全要靠市场化运作,只有不断演出才能出效益。所以,不管迎着刺骨的寒风,还是顶着如火的烈日,在露天舞台上他们日日上台,夜夜演出。

1992年冬,农历腊月二十七,石国荣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温州市洞头县有个小岛非常喜欢看嵊州原汁原味的越剧演出。为不耽误第二天在那里的演出,夜戏一演完,石国荣就去渔民家租来一条小船,装上服装道具,和演员一起坐上船,连夜驶向小岛。

寒冬腊月,夜色深沉,茫茫大海,漆黑一片。小船在行驶中迷失了方向,转来转去,不幸触礁,撞破了一个窟窿,海水哗哗地灌了进来。

船上的人惊惶失措,石国荣立即拿来棉被堵塞破洞,又赶快拿脸盆往外舀水。

祸不单行。刚刚缓过劲来,船桨又被渔网缠住了,这一下,小船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

那时,石国荣的剧团里还没有演职员有手机,所以没法向外呼救。小船漂泊在无边无际的海里,犹如浮萍。许多演员吓得哭了起来,石国荣强作镇静,一边安慰演员,一边祈祷平安。

硬撑到了天亮,朦胧中看见远处有只渔船驶来,全团人一齐向渔船呼救。渔民赶到后,把缠在桨上的渔网割掉,大家才得以脱险。

到了岛上,当地渔民得知情况后,十分感动,纷纷把演员拉到家中,做热汤热饭给大家吃,又取出干净衣服给他们,这让石国荣和演员们感到既温暖又感激。

那一次,石国荣和他的剧团在岛上唱出的戏格外让人动容。

当家

寒暑更迭,春去冬来。石国荣的民间剧团在摸爬滚打中一点点成长。

周围的民营剧团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当家人石国荣来说,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压力。

为提高剧团演出质量,石国荣自掏腰包分批分期送年轻演员去嵊州市越剧艺校轮训。利用一切机会组织演职员观摩学习,了解艺术信息、扩大眼界,提高演职员的综合艺术水平。石国荣还积极鼓励演职员参加艺术职称评审,并做好演职员的职称聘任工作。目前,他的剧团已有国家二级演员1人、演员8人、四级演员5人。

为了满足各种观众的欣赏兴趣,石国荣从山东一家艺校招来一批能歌善舞的小姑娘,排演武戏、舞蹈等小节目,插在传统剧目中或在演出前加演40分钟,甚至还尝试排演起了大型神话越剧。

因戏结缘,石国荣在戏剧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与小旦演员汪良娟喜结连理。无论上台演戏,还是给其他演员说戏导戏,汪良娟都是一位行家。石国荣的民营剧团,往往是先给演员看碟片,讲讲“路头戏”的故事大纲,然后,就由汪良娟拉拉台位,说说主要演员的人物个性,三五天的时间就能排一出戏。

石国荣的雄心很大。他说,别人没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有的,我们要比他们好。他投资80万元购置了电脑幻灯、进口高级音响、灯光、无线话筒,添置软硬布景,年年更新服装道具。如今,石国荣的剧团能上演55本剧本戏、200本路头戏,每年演出600场左右,收入稳定在250万元之间。

民营剧团的演职员来自,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剧团虽然制订了规章制度,但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国家专业演出团体可以对违规的演员实行党纪、政纪和扣发奖金的处理,民营演出团体却难做到,“如果一个主要演员负气走了,会影响一出戏的演出,甚至带垮整个剧团。”石国荣选择了对演职员人性化管理。苦的、累的、脏的、危险的活,石国荣总是冲在前,吃饭、睡觉他总是留在后。哪个演员身体不舒服,工作上、生活上有困难,石国荣总是嘘寒问暖。他还掏钱给全团演职员投保了意外人身险。

人生就如一出戏。经营着民营剧团的石国荣,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就这样演绎着跌宕起伏的百味人生。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