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九代演员的大型史诗越剧《舞台姐妹情》在曝出观众逸夫舞台排长队,开票17小时即告售罄的消息之后,排练进展一直受各方关注。昨天,第二轮新闻通气会在上海越剧院排练厅召开,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等出席。发布会安排在下午三点开始,两点三刻不到,徐玉兰已经早早来到了排练厅。采访中,她深情谈道:“我一定要来,为越剧站台。” 徐玉兰透露自己的晚年生活安逸,“养养身体,活动活动,十分逍遥。没有想过再登台,那天院长李莉、导演汪灏和策划人许霈霖都来了,我一听这个事是大好事,是为越剧宣传,我很高兴,也愿意参加。”徐玉兰自认年事已高,扮演角色不太合适,但她担心自己难得登台,观众大老远来了,看到的只是谢幕鞠躬,怕对不起观众。“后来我们就商量,要么我跟王文娟一起最后出场,唱两句?”但回到排练厅,一唱起来,就觉得两句不够,“那就四句吧”。为了这四句,这段日子两位老人天天吊嗓子,令人感动。 徐玉兰:愿为越剧再度开唱 在排练场,一见到《舞台姐妹情》的导演汪灏,徐玉兰就感谢说:“你们辛苦了,为我们的越剧事业大力宣传、四处奔走。”汪灏说:“徐老师能再度出山,您辛苦,我们应该感谢您。”徐玉兰摆摆手,说:“我们这些为越剧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姐妹,再为越剧站站台,是应该的。” 这番言语,让汪灏想起第一次登门邀请徐玉兰参演《舞台姐妹情》时的情景。听说是越剧九代同堂演一台大戏,为越剧造造势,徐玉兰当即就拿起毛笔,在演出合约上一笔一画地签下“徐玉兰”三个大字。当初,汪灏曾设想给徐玉兰、王文娟设计两个角色,徐玉兰却提议:“我和王文娟,就是合作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姐妹,就让徐玉兰演徐玉兰,王文娟演王文娟吧。”如此提议,让导演眼睛一亮、拍案叫绝。 得知徐玉兰要再度粉墨登台,她的两个儿子都劝她:“妈妈,你不要再演了,让观众心里留着你最美好的形象吧。”正是为了让观众心里留下自己最美好的形象,这些年,徐玉兰几乎谢绝了所有登台演唱的邀请。当记者问她,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上台彩唱?正在化妆的徐玉兰,眼睛微睁,脱口而出:“九七香港回归那年啊,是在美琪大戏院,我演了《送凤冠》。”那时的徐玉兰,已年近八旬,扮演的“王玉林”依旧在台上跪到东、跪到西。台下的观众心疼啊,一见徐玉兰跪下,底下就砸了锅地叫嚷着:“别跪了,别跪了。”想起当年的情景,徐玉兰依旧很激动:“我们心里一直有观众,观众心里也有我们,演员和观众,如同鱼和水,不能分离啊。” 正是心系观众和越剧,徐玉兰不仅答应登台演出,而且要唱上几句。几十年来,徐玉兰坚持每天上午练功、练唱。练功之后,徐玉兰会随兴演唱《追鱼》、《哭祖庙》等徐派名段。“上台演戏,到底不比在家里清唱。让一个90多岁的老人,一口气演6场戏,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一旦唱破音,让观众说声‘到底老了’,我心里会难过,也怕对不起观众。”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徐玉兰笑着说:“当年的贾宝玉,如今成老祖宗了。” 说话间,化妆师已给徐玉兰化好了妆。徐玉兰拿出一根军绿色的带子,自己动手吊眉。这两道眉毛被带子往上一拎,原先眯缝着眼睛的徐玉兰一下变得神采奕奕。徐玉兰说:“现在很多青年演员不肯吊眉,怕皮肤松弛。他们是要台下美而不顾台上美,我们这些老演员宁肯台下不美也要争取台上美。” 王文娟:压箱底布料做旗袍 为越剧站台,王文娟也很乐意;但要上台唱两句,心里直打鼓:“真怕唱不好啊。” 和徐玉兰一样,即便离开舞台多年,王文娟也一直坚持练早功。然而,6年前,王文娟的爱人、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逝世,从此,王文娟变得有些心灰意懒:“道临走了后,我就很少练功。当我把脚搁在窗台时,总会想起身后望着我的道临的那双眼睛,心里就会发酸。” 不练功的日子,王文娟还会翻出自己当年录制的老唱片,听听自己演唱的《红楼梦》、《追鱼》等,跟着一起哼哼唱唱。 答应剧组参演《舞台姐妹情》后,王文娟就忙碌起来。她翻箱倒柜,寻找一块紫红色的旗袍布料。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文娟随上海越剧院红楼团赴香港演出后带回的。离开舞台后,稍显发福的王文娟发现已无法用这块布料做旗袍了,只得将它压在箱底。此番重登舞台,她决定用上它。在服装设计师张豫美的巧妙设计下,这块珍藏多年的布料终于变成一件漂亮旗袍,昨天第一次穿在了王文娟的身上。 拍完定妆照后,导演汪灏摆开一张围棋棋盘大小的舞台模型,给王文娟说戏。这次《舞台姐妹情》请出了94岁的周宝奎、93岁的徐玉兰、88岁的王文娟以及毕春芳、郑采君、金采风、尹小芳、筱月英、吕瑞英等一批80多岁的舞台老姐妹。为了减少老艺术家来往排练厅的次数,汪灏独创了这一“模型排戏法”。棋盘大小的平面上,布置着同样微缩的官船、古戏台等舞美道具。汪灏告诉王文娟,戏的尾声,她和徐玉兰各站在一块电动平台上,分别从舞台两侧被推向中间,两块平台相遇后,她们即能在音乐伴奏中开始演唱。王文娟说:“这个排戏的办法好!下次正式排练时,我心里就有底了。”(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