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凤徐铭领衔杭州越剧院赴最美乡村淳安县下姜村举行越剧折子戏专场演出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城市的早高峰到来之前,杭越人已经带好乐器和工具箱,整装待发。经过三个半小时的奔波,到达目的地,搭台,唱戏,然后收获掌声。一行人马不停蹄返回杭州,已是夜色浓浓。

9月6日,杭州越剧院赴最美乡村淳安县下姜村,举行了越剧折子戏专场演出。剧院派出的精兵强将中,梅花奖得主郑国凤、徐铭以及另外3名国家一级演员赫然名列其中。

这次文化惠民文艺演出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广新局、杭州文广集团承办。杭州每年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基层老百姓的精神生活,类似的“你点我演”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去年全市开展了5699场。

收拾停当,演员穿着越剧高靴即刻走台

中午11:30,中巴车载着越剧演员到达淳安县枫树岭镇的下姜村。另一辆道具车早一小时到达,在杭州越剧院副院长俞铁军的带领下,搭台工作已经过半。村文化礼堂有现成的舞台,省了不少事,但搭台还是用了两个小时。

下姜村天空碧蓝,云淡风轻,城市来的演员们深吸一口乡村的新鲜空气,争分夺秒坐下吃饭。观众席上的灯光还在调试,青年演员吴素飞已经踩上高靴开始走台。

她本来的节目是《珍珠塔》中的《失塔》,因为剧中要翻跟头,到现场俞铁军发现舞台是水泥地,临时换了《忆十八》。

对曾获“越女争锋金奖”的吴素飞来说,《忆十八》当然是烂熟于胸的,但训练有素的她,还是毫不含糊地开练。

下姜村的文化礼堂有两层楼,演员们各自找地方化妆。郑国凤、徐铭跟几个青年演员在二楼会议室,都是亲自上阵“对镜贴花黄”。

梅花奖演员的主要任务通常是“传帮带”和排一些重要大戏,为什么这次两朵梅花走基层?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的想法是:优秀文化要送下去,乡村也要见到好演员、名演员。

没有人拿手机拍照,都沉浸在戏的氛围里

下午2点,演出正式开始。开始前一刻钟,村民纷纷聚拢来。

下姜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最近10多年历任浙江省委的基层工作联系点。村子不大,200多户人家,700多口人,干净整齐的民宿分布村子两边,村中间是淙淙水流,恰似世外桃源。

此次送来六个折子戏:《十八相送》、《哭灵》、《杀惜》、《忆十八》、《洞房》和《牡丹对药》,均是脍炙人口的越剧选段。

天有点热,骄阳下,有观众执着地撑着伞,仰着脸,看得痴迷。也有人搬着椅子坐到墙根阴凉处,边看边笑。还有一个路过的男人骑着三轮车闯进来,在观众中成了独特的风景。

郑国凤在《哭灵》中演贾宝玉,一袭白衣,英气逼人,清悠声腔引得人潸然泪下。徐铭在《一缕麻》的《洞房》中演智商不高的新郎官,唱腔优美,动作逼真,观众不住鼓掌大笑。

演出现场,没有人拿手机拍照发微信,所有人都沉浸在越剧文化中。而台上演员,唱完,戏服已湿透。

2个小时演出后,村民心满意足地笑着离开。50岁的村民姜金娜说,唱得真好,希望他们以后再来。

朴实的村民不像城里人那样围着明星求合影、求签名,但他们深深记住了“梅花”,记住了那些戏名,文化的涟漪在他们心中留下。

一直在路上,一年演出平均300场

返杭的路上,很多演员都在车上睡着了。路太远,他们也确实累了。而这还不是最远的路,上个月,他们曾到汾口镇石畈村演出,单程要4小时。

中巴车上放着毛毯和颈枕,不难想象,杭州越剧团的外出演出,是一种“常态”。

像这种通过市里“你点我演”平台的下乡惠民演出,保守统计,一年有五六十场。这样的公益性演出,既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也使更多的年轻演员得到锻炼。

除此,杭越还有各种社区演出、高规格演出,数字很惊人:“小戏”(折子戏等)一年150-200场,“大戏”(整场的演出)120场左右。

本月15日至21日,他们要赴韩参加中日韩戏剧节,带去的节目也很牛——改编自易卜生同名作品的《海上夫人》,由挪威易卜生剧院和杭州越剧院共同制作,已在国际舞台上收获诸多好评。陈雪萍、谢群英、徐铭三朵“梅花”参演。

而最近的一场演出,是今晚《相约经典·精彩越章》——杭州越剧院群星璀璨演唱会,将近30个节目由杭越老中青三代同台,中央电视台还将现场录制。

记者 张向芳 文 张之冰 摄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