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金玉良缘将我骗,害妹妹魂归离恨天”…… 《红楼梦》是越剧的一张名片,俊秀潇洒的宝哥哥、孤高凄美的林妹妹也几乎成了越剧的形象代言人,其中尤以1958年舞台首演, 1978年同名戏曲电影上映的徐玉兰、王文娟版本为最,这一曲曲脍炙人口的唱腔设计者、著名戏曲音乐家顾振遐为开创越剧 “定腔定谱”、奠定徐派唱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月9日下午,顾振遐在上海肿瘤医院病逝,享年79岁,根据本人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追悼仪式,骨灰将撒入大海。这个一生低调,醉心戏曲音乐,却始终不计名利的老人,留给人间的,是一出出经典剧目演出单上,演职员表的作曲那一栏,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
定腔定谱 开创越剧新时代
接受过学院派西洋作曲技法的训练,却毕生致力于越剧音乐创作的顾振遐,在包括《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北地王》、《西园记》、《追鱼》、《打金枝》、《鲁迅在广州》等剧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他对这一传统艺术瑰宝的付出,还远不止此——一直以来,越剧配乐由作曲创作,唱腔则基本由演员按传统程式即兴演唱,乐队负责跟唱托腔,演奏无固定曲谱,导致演出随意性较强,也为经典曲目流传压下了重重障碍。 1953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开始了越剧音乐改革的重要尝试,顾振遐及其同侪选择了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一折(由傅全香等主演),将全部唱腔进行整理、加工,试行定腔定谱,对伴奏进行配器,继而又在1954年新排的大型古装剧《织锦记》中,全剧实行定腔定谱,此后,这种方法逐步得到推广。
实行定腔定谱后,在越剧演出中,情景与音乐相辅相成,总体布局和唱腔字句并驾齐驱,这也开启了越剧音乐创作相应起以作曲为主,与演员、琴师紧密合作的新时代。
一夜改戏 反复推敲《红楼梦》
如果说定腔定谱是顾振遐在专业领域结出的丰硕成果,更多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普通戏迷,却在大街小巷传唱《红楼梦》中无形领了这个音乐老人的情。在一出出经典的宝黛唱段中,他和徐玉兰一起提炼徐派唱腔的音乐元素,进行严密的铺排和布局,用唱腔音乐成功刻画了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并由此被传颂多年。
1958年2月,越剧《红楼梦》首次公演,接着连演54场,场场爆满。1959年9月21日,上海越剧院带着越剧《红楼梦》进京演出,经过反复推敲,顾振遐曾一夜改戏,这背后,就有一个“智囊团”戏迷——周恩来总理,当时,他建议道:“黛玉死了,你们或许想用喜乐表现贾宝玉娶亲时的效果,但这里应当以表现林黛玉的心情为主,先把观众的内心要求体现出来,然后再用喜乐作对比,否则观众的心情转不过来。 ”直到1984年,邓颖超仍回忆起:“《哭灵》这段好啊!恩来生病住院时,要我们放录音给他听,对《红楼梦》中有些唱词基本上能背出来。 ”
保旧争新 不计名利助晚辈
昨天深夜,央视主持人、新版越剧电影《红楼梦》总导演韦翔东还在博客上孜孜笔耕,悼念忘年之交顾振遐,他告诉记者:“现在的越剧编曲越来越流于复杂化,而顾振遐的曲子永远简单、好听、易学,打一个跨界的比喻,‘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无疑可以与《音乐之声》里的《哆来咪》相媲美,简单不代表艺术含量不高,简单中透着大气,透着品格。 ”
韦翔东透露,新版越剧电影《红楼梦》在很大程度上曾承惠于顾振遐,“当时念在顾老师年事已高,或许精力有限,所以另请了他人担纲唱腔设计,顾老师得知后不高兴,我忐忑不安地来到顾老师面前打算‘赔罪’,但他却在得知我们 ‘修旧如旧’、‘向经典致敬’的目的后,把自己压箱底存储的笔记全部拿了出来,对照最终问世的音乐,一一向我们讲解,有些是碍于时代限制未能实现的,现在可以设法改进,有些则自有深意,能够保留最好,他这样德高望重的宗师级人物,完全有资格命令我们对自己如此经典的作品不许有任何改动,但他却一直说:‘只要你们对艺术负责,想要怎么改,跟我商量下,都是可以的。 ’最终有许多我们坚持己见的部分,顾老师也说‘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却还是尊重了我们的选择。 ”
自始至终,顾振遐没有问剧组索取任何报酬,甚至谢绝了电影原声碟签售的机会:“作曲人就应该在幕后,台前是演员的事情。 ”
“我们不能随便戴‘大师’的帽子,但顾振遐绝对是一代‘大家’。”韦翔东最后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