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音乐尝试纯弦乐伴奏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前晚,一台带着实验精神的“‘弦·越’越剧经典与四重奏迎新音乐会”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上演。在弦乐四重奏的伴奏下,十几首经过重新编配的越剧唱段由越剧名家演唱。这台演出因其探索性引起了观众不同的反响,在昨天的专题研讨会上,专家都对这种探索精神表示了肯定,但也指出了这一探索在艺术上的问题。 演唱会上,小提琴呢喃于《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离愁,中提琴沉吟着《西厢记》中莺莺听琴的心事,而大提琴的幽咽则是《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悲怜。在王志萍、谢群英、张咏梅等名家唱来,别有一番感受。 作为这台音乐会的组织者,越剧名家韩婷婷告诉记者,他们尝试越剧音乐西洋配器的想法由来已久。这次请来创作《梁祝》的何占豪的学生刘建宽创作近十首乐曲。所有唱段都取消越剧音乐的板鼓,只留弦乐部分,大部分伴奏通过弦乐四重奏完成。 这场音乐会的弦乐四重奏阵容是特邀而来。第一小提琴由旅美小提琴家韦妹妹担纲,第二小提琴是来自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帕特里克·塞伯顿,中提琴是原中央歌剧院中提琴首席田晓东,大提琴则是比利时大提琴家高学文。 不过,不同观众对这场音乐会的感受不同。一些老戏迷对改头换面的越剧唱段并不买账,但也有观众表示未尝不是一个新鲜的体验。而演出主办方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郭宇则认为,这样的音乐会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也是原创精神的体现。 在昨天的论坛上,越剧界作曲陈钧表示,这次实践值得赞赏,但同时也存在音乐调性单一、越剧味道不浓的缺点。这一创意如何发展值得探索。而《上海戏剧》主编胡晓军也表示肯定,他认为这种新的尝试来自越剧人的危机意识,如果不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只能进博物馆或退回农村。(记者 潘妤)

(摘自 《东方早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