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原创新编越剧大戏《章伦》在乐清剧院首次隆重上演,这是乐清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该戏由乐清日报专刊部主任、作家汤琴编剧,由享誉省内、名噪京城的乐清越剧团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掌声迭起,那优美的舞台、动听的旋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可谓铁杆越迷,又是章伦同乡,观后颇有感慨,可归为五大看点。 第一,剧情的传奇之美。好的剧本是成功的基础,该剧本编得精彩。它选取乐清本乡本土的题材,写的是尚书章伦和贤女朱玉凤之间不弃旧爱、深沉隽永的爱情故事。全剧八幕,大起大落,开合自如。起幕叙述仙溪南阁书生章伦赴考途中与雁荡朱府大小姐朱玉凤订亲,中场讲章伦中进士后因忠谏被打入天牢,结尾写章伦沉冤昭雪,仕途光明。戏中悬念迭起,身在囚牢的章伦为何给朱家写休书?朱家二小姐朱琼替姐代嫁结果如何?章伦千辛万苦能否找到隐居深山的朱玉凤?充满传奇的剧情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 第二,人物的塑造之美。扮演章伦的是国家一级演员李美凤,朴素大方,擅长小生,曾获省第九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和“观众最喜爱演员奖”。她在该剧“瓦片刻诗”这场戏中,把章伦的阳刚之美和“憨”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与第一场朱府订亲表现的洒脱多情和第八场找到朱玉凤后流露的婉转缠绵相互映衬,产生铁骨柔情,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扮演章伦妻子的朱玉凤是省第七届、第九届戏剧节“青年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周妙利,她在戏中颜面如花而柔情似水,爱慕郎君又深明大义,将爱情戏中的“爱”和“义”演绎得恰到好处,在观众中产生强烈的美感。 第三,舞台的布景之美。戏曲是舞台艺术,布景设计在塑造人物上所起得的作用不可忽视。该戏第一幕就向观众呈现出一幅雁荡灵峰的奇秀场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雁山的景,家乡的人,一种亲切自豪感油然而生。那嶙峋的奇石,与章伦铁骨铮铮的刚烈性格相得益彰;那美丽的夫妻峰,正为章伦与朱小姐订亲的剧情作了很好的铺垫。结尾章伦与朱玉凤又在夫妻峰下完婚,那烂漫的山花,那雄奇的山峰,与主人公美好的情感和坚贞的爱情相互辉映,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越调的音韵之美。戏曲又是音乐艺术,唱腔和音乐在刻划人物形象表情达意上至关重要。序曲中的笛子演奏,融入了乐清民歌《对鸟》的旋律,为故事的发生确立了特定的环境,为人物的出场渲染了愉悦的氛围。“范派”、“傅派”的唱腔风格鲜明,与主人公章伦朱玉凤的个性融合自然,其中的清词丽句耐人寻味。我喜欢看越剧,也喜欢听乐队演奏演员演唱。乐清越剧团乐队阵容整齐,乐器配备齐全,一场戏看下来,悦耳动情的旋律,仿佛在享受一场听觉盛宴。特别是国家一级演奏员陈国进声情并茂的主胡演奏,常常让人沉醉于优美的戏境之中。 第五,剧本的教化之美。一部古装戏如何注入时代精神,是剧作家首先要解决的。编剧汤琴匠心独运,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古代乐清人的美好情操发扬光大。朱玉凤因眼瞎而隐居山中,朱琼因识大体而替姐代嫁,这种之美的传统美德在观众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章伦在朝堂上表现的“冒死进谏”精神,在狱中体现的 “清正刚烈”性格,在爱情和生活上立下的“三不四信”誓言,对我们今天提倡的“秉公执政”、“廉政至上”、“道德回归”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应该说,这次《章伦》的演出成功,是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各方面紧密结合的结果,是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创新观念融合的体现。但愿我们在急匆匆的现代生活节奏中能够经常地停下来,咀嚼戏剧韵味,绝不是多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