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不仅有迪士尼还是上海的戏曲之乡这次连越剧王子也来狂欢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川沙是上海的戏曲之乡,是沪剧的诞生地。沪剧是上海的地方剧种,清朝乾嘉年间发轫于浦东乡间,称东乡调。东乡调从发声方法和发音部位上,可以清晰区别出浦东当地方言与浦西城区、青浦、松江等“西乡”口音的明显不同,也有别于宝山、罗店的“北头”口音。

一歌新曲,心念故地;百年老戏,情暖人间。这周末,“名镇川沙戏曲大舞台”再次开锣,越剧狂欢节在川沙影剧院开幕,名家名角纷纷到场,引爆了上海这座历史名镇。

2014年3月,川沙新镇就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川沙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唐天宝(公元751年)时,川沙便有先民繁衍生息。川沙孕育出众多重要历史人物,如宋庆龄、黄炎培、黄自等。长期以来川沙一直是浦东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因盐而兴、因商而聚、因纺而盛的工商名镇,是古代江南防倭前哨,是近代名仕咸集之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明确了川沙的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定位,与中心城共同发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围绕迪士尼和浦东机场,建设旅游城和航空城,明确川沙地区重点布局航空城高端商务区功能和生活居住功能。

川沙同时是上海的戏曲之乡,是沪剧的诞生地。沪剧是上海的地方剧种,清朝乾嘉年间发轫于浦东乡间,称东乡调。东乡调从发声方法和发音部位上,可以清晰区别出浦东当地方言与浦西城区、青浦、松江等“西乡”口音的明显不同,也有别于宝山、罗店的“北头”口音。现存的许多经典唱段中,无论是起腔和落音,从音符间还能回味和分辨出东乡调的基本格律,也形成了当今的沪剧基本调。2006年6月10日,作为上海唯一土生土长的剧种,沪剧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录。这个起源于浦东乡村的小剧种赫然与京、昆、越剧等全国性大剧种同列,受到了国家级专项政策的保护。

在川沙,戏曲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去年起,川沙开始举办系列戏曲大舞台活动。活动展示了古镇川沙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了戏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打造了戏曲文化新地标,川沙成为名家名票交流竞技的平台和广大戏迷欣赏优秀文化的集聚地。在大舞台上,各剧种争奇斗艳,曲目各具特色,既有经久不衰的历史经典,又有脍炙人口的现代曲目。吸引了大量戏迷游客来访川沙,推动了川沙历史文化名镇开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系列戏曲大舞台活动已经演出12场,观众人数近万人,广大戏迷领略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精彩魅力。

在前期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戏曲大舞台将着力推出各剧种的专场演出。今年首先打造的就是“越剧狂欢节”,戏迷们将尽享越剧艺术的魅力。

本次越剧狂欢节可谓是越剧艺术嘉年华,群贤毕至,群星荟萃。从演出安排上看,4月21-22日连演三场,可以让观众过足戏瘾。从演员阵容上看,豪华齐整,既有荣获国家最高奖项“梅花奖”的知名艺术家领衔,同时汇聚当前越剧界老中青三代行业翘楚。比如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赵志刚,他师承尹派,有“越剧王子”美誉,嗓音圆润厚实,韵味隽永,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被行家和观众公认为尹派传人的佼佼者。

金静,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派”艺术创始人戚雅仙老师的亲传。她天资聪颖,嗓音纯美酷似老师戚雅仙,扮相秀丽,在唱腔上主攻戚派,不仅继承了戚派艺术的精华而且也兼学其他流派,使其在唱腔和表演上博采众长,并能抓住各流派演唱特点,学得维妙维肖。

方亚芬,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越剧院一团团长。她扮相清丽,雍容大方;天赋好嗓,再经琢磨,音色甜润明亮。唱腔质朴自然,婉转细腻,运腔韵味醇厚,舒展流畅,不仅具有袁派唱腔的魅力,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表演上注重质朴,富于,善于吸收融汇,博采众长。

众多越剧名角到川沙现场献唱,引爆了戏迷的热情。这个周末前往川沙看戏的,既有本地铁杆戏迷,还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知名票友,更有打着“飞的”从国外赶来追剧的超级粉丝。

记者了解到,本次越剧狂欢节第一场越剧流派专场呈现的是“尹派艺术专场”。尹派是越剧艺术家尹桂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扮相俊美,表演朴实,高雅脱俗。组织曲调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唱腔醇厚隽永,洒脱深沉。咬字清楚,听来优美舒展、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别具风格。

越剧狂欢节举行期间,恰逢“川沙美食节”也在同步举办。戏迷们在享受文化饕餮大餐的同时,亦可一饱“舌尖上的美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