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桂芳关门小王君安怀念恩师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13年前,被公认为“最像老师”的尹桂芳关门小王君安,清啼已震越苑,却选择在风华正茂之时离开越剧舞台远赴美国求学。

13年后,那个越坛传奇老人已驾鹤西去。王君安却拥有大洋彼岸金融学学士、职业会计师的头衔回归。

“老师呀,当我离开舞台时,虽然您没有阻拦我,但我知道您的心里非常不舍。现在我重新回到这里,不知该用什么来报答您,也许留在舞台上就是对您最好的回报。”为纪念“越剧皇帝”尹桂芳诞辰90周年,王君安牵头策划并领衔主演了尹派越剧专场《千灯之夜·问君安》,本月23、24日将献演逸夫舞台。彩排间隙,王君安接受了本报专访。

一 八千人中脱颖而出 年少任性恩师宠爱

“我的名字叫王君安,‘君’是尹字加一个口,‘安’是一个女字戴了一顶小生的帽子。也许我生来注定是尹派的小生。”

1982年,福建芳华越剧团到浙江招收学员,数千人取八名,12岁的王君安被录取了。小女孩告别故里,踏上南行的火车,赴福州集训。命运,也同时走上了一条标作“尹韵”的长途。

被君安尊称为“老先生”的“越剧皇帝”尹桂芳以艺术家的敏锐,看出了王君安的天赋潜质,对她特别疼爱。当时老先生已右半身瘫痪,但仍坚持用左手比画着给爱徒讲解:“每当我淘气捣蛋或者唱得不好,伊就会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不说,那时我就晓得,又有地方做错了。”

演戏有苦有甜,老越剧的化装,箍头还要勒眉,加上浓重的油彩,造成剑眉入鬓的俊逸形象,这对演员来说是件苦事儿,而少年得志的王君安有她的随性:“三伏天演出,都得里三层外三层披挂着,一演几个小时下来,满身大汗,人都好像轻了几斤,一演就得连续几个月。有次我们下乡演出,为了吊眉毛,勒头勒得痛死,我一个忍不住,噔噔噔从台上走下来,不演了,场上一片大乱,只好临时由B组演员顶上。老先生曾经当着我爸爸妈妈的面责怪:‘你们把她生得那么好,她却不够努力’。”回首往事,王君安承认,直到今天,才真正懂得了“责任”这两个字的分量。

1986年,尹桂芳请出合作多年的作曲家连波和《庐山恋》的导演黄祖模这对“豪华阵容”,共同为她最得意的小、年仅16岁的王君安排演了全本《红楼梦》。该剧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连演30天,场场爆满,谢幕竟长达38次,23分钟仍欲罢不能。王君安这个名字一炮而红,“小尹桂芳”之名不胫而走,轰动越剧界。观众怜其年幼,叹其风采,感其天赋,更慨其师,当“他”水袖一舒,清音一亮,其稳重雅致的台风还是让人小吃一惊,身段与唱腔相当稳。所谓稳,包含了含蓄又舒展,缓而不滞,这对于一个小演员实在难得。

二 辉煌顶峰别离舞台 出国留学跻身白领

此后,成为芳华团台柱的王君安陆续主演了《沙漠王子》、《何文秀》、《天雨花》、《秦楼月》等经典名剧,艺术造诣日益精进。

1990年,王君安在华东六省一市“霞飞杯”青年越剧大奖赛中,荣获“越剧新星”称号;1994年,在第三届中国戏曲节中,她又凭借《玉蜻蜓》摘下“文华表演奖”的桂冠,后者的分量等如中国戏曲界最高奖项“梅花奖”;接着又连获浙江小百花戏剧奖金奖及其他省内外戏剧比赛榜首。

但她却在此时萌生了去意,“一次香港演出之行成了促使我下定决心的导火索:我看不懂餐厅的英语菜单,听不懂记者的英语提问,尽管那次演出很成功很轰动,但那种‘不懂’的难受一直压在心上。我从小就跟越剧缠在一起,不曾接触过别的领域。特别想把英语学会学好,多读读书多看看这个世界。”

在美国,王君安开头两年学的还是老本行——戏剧,尹桂芳指点的片段总是徘徊在她的嘴边,时常不经意就哼唱起。为了开阔眼界,她决定改读华盛顿大学的金融学,看起来和越剧风马牛不相及:“虽然数学不好,学金融挺难,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读书对表演不会有直接的帮助,但它可以让一个人的文化和气质都有变化,心胸也会和以前不同。”毕业之后,她又从事了五年的金融工作,“我取得了美国职业会计师资格,穿梭在美国最繁华的金融区,穿着黑色西服套装。因为学过戏,身板挺直,很有气势,很多人都打听,这个白领女是谁。再想想几乎从懂事开始就和越剧牵绊在一起的前十几年,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但是王君安走到什么地方,坐电梯的时候,总会摁错数字:“想也不想,就摁了七楼,老先生家住的楼层,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但是尹桂芳老先生却已病重,当时归国不易,王君安没有见到老先生最后一面,“总觉得欠着情,心里有个结,每次走到淮海西路,都会抬头看着那栋老先生住过的楼。我深受先生的恩惠最多,如今对老先生最好的报答就是好好传承优美的、精深的尹派艺术,将之发扬光大。一般再多钱请我我也不会去演出的,除非是对尹派艺术、对芳华有意义的演出,就算要我倒贴也会去。”

三 脱下西装再换戏装 越韵风采不减当年

为了恩师尹桂芳,王君安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西方菁英生活,脱下在金融界打拼的西装,换上一袭袭华丽戏装——其中,甚至还有老先生传下的替衣、顶戴,几十年了,又回她的身上。

一次次走上舞台,少年时的轻灵“小腔”变作自然醇厚。2004,尹桂芳去世3周年纪念活动,王君安回到芳华排了《红楼梦》,“我已经多年没有演戏了,回国之前,临时恶补影像资料。下了飞机,赶到芳华的那栋楼,导演黄祖模当场就给了我一场摸底考试——我还在台上练台步、练水袖,黄导就让我先清唱一段,那时团里所有的演员都眼睁睁地看着我,我当时就蒙了。”但一开口,王君安扎实的功底显现,黄祖模满意地说:“我放心了。”

芳华学员班年代的启蒙老师邢桂芬用了一天的时间让王君安恢复了全部的身段和台步。《盘妻索妻》里,勾一记流苏,走几步圆场,搁一搁腿,摆一个优雅坐姿半天不挪动分毫;45度侧身倾听竟然稳如磐石;弃官换装后一脚气定神闲的踢袍均规范到位,但十年的离开仍让王君安感觉紧张:“对舞台仍然有一些生疏感,尤其是记牢三百多句清板。用感情演出觉得很累,每次演出前,都会紧张得肠胃不舒服。”

2006年10月参与纪念“芳华”60周年演出,2007年1月参与纪念尹桂芳演唱会与《玉蜻蜓》复排亮相,王君安依然没有怠慢——感冒、高烧,但没有一句话,坚持上台;接着首张个人专辑《尹韵风流——怀念先生尹桂芳》发布,精品折子戏《红楼梦》拍摄,江浙沪越剧大展演《玉蜻蜓》;2008年参与“芳华越剧故乡行”、“江浙沪越剧大汇演”;2009年拍摄越剧电视剧《牡丹亭还魂记》……排得满满的工作,蕴涵着王君安对于尹派传承的责任。

四 问候恩师“君可安好” 个人专场遥寄思念

王君安是尹桂芳倾注心血最多的嫡传,也是博大精深的传统越剧艺术的受益人。尹桂芳很能以眼神演戏,王君安得到了真传,完全能带动观众情绪,让台上台下共呼吸,这也正是现今舞台艺术最缺乏的。

此外,唱腔、身段和表演的三位一体也是王君安的“独门秘方”,尹之大成,原不缺不输徐之高亢、范之质朴、陆之清雅,《盘妻索妻》、《红楼梦》这样的骨子戏,便是明证。《红楼梦》、《玉蜻蜓》、《梁祝》,这是尹桂芳当年的代表三部曲,而今,抱着“回家为芳华、为老先生做事”的目的,王君安也希望能够完整地重现这些经典之作:“我也曾历经挫折,但比起年少时,觉得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知道演出很重要的,只要有演出,我白天就一定要在家中好好休养,如果不全身心投入,戏就做不好,就对不起全国各地赶来看我的戏迷的热情,对不起老芳华人的关怀。”

此次举办个人专场,王君安从2009年尹老90诞辰之际便开始筹备。历尽艰辛,直至2010年尹老逝世10周年之际,才终于在今年6月于福州首演。本月重回尹派发祥地、越剧重镇上海,也可谓是王君安带着对恩师的思念归宁芳华越剧团的“娘家”。

此次演出的主创团队几乎都是“上海出品”,其中舞美、灯光设计请来了凭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灯光设计惊艳全球、有着“中国第一灯娘”美称的著名灯光师萧丽河,而尹桂芳先生生前的黄金搭档、著名戏曲音乐家连波教授坐镇担任音乐总监,让主创军心大定,袁派名旦方亚芬更是首度携手这位尹派小生,将让对这一组合期待多年的戏迷一了心愿。

专场名“问君安”,包含了三重意思,其中既有王君安隔空问候尹先生的“君可安好”,以及尹先生在天之灵心牵爱徒的“君安可好”,也有王君安对自己艺术追求所发出的内心追问。

Similar Posts